杨涛:九问本土葡萄酒品牌


  2019年已过大半,从前十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葡萄酒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进口葡萄酒六年首降,国内A股上市葡萄酒企业只有少数低速增长,其余下降;是国内葡萄酒市场不好吗?不是,无论是人口体量,消费指标,市场需求中国一直是全球葡萄酒品牌的必争之地;因此不难看出,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处在快速调整期,现在的市场曲线就是调整期的阵痛,而本土品牌需要快速的应对调整期出现的各类市场表现,以保证持续发力;往往解决问题不难,找到问题才是关键?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梳理以下问题,来共同解决。

    第一问:消费者培育方式是否存在误区?

  根据搜索引擎关于葡萄酒的词条收纳,98%都是关于葡萄酒的科普知识;除了对葡萄酒发烧友及专业人员来说很有意义,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毫无兴趣,晦涩难懂;想当一个合格的葡萄酒消费者的门槛可谓是相当高的,你要从土壤、空气、降雨、葡萄品种、压榨技术、储存条件,物质含量,口感、色泽、葡萄酒礼仪、餐食搭配、酒庄文化等等多个方面深度了解后你才能去做选择,这显然是培养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师所必要的条件,先不说消费者愿不愿去被教育,就算愿意,我想被教育以后会更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第二问:文化输出是否曲高和寡?

  在国内葡萄酒总被包装成一副高冷不接地气的样子,像电影中的吸血鬼,衣着严肃,面容冷峻而历史久远,举手投足都像是在上表演课;这使得无法关联消费者,没有那个消费者愿意和这样的品牌交朋友。我们高频次,高规格的在各种五星级酒店开展品鉴、评选,邀请专业的评委来评出各类奖项,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我就想问,怎么就受消费者欢迎了,是销量证明还是市场好评证明啊?这类的文化输出只能是自娱自乐;

  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往往五星级酒店的饭菜,都不被大众消费者所欢迎,而常在五星级饭店消费的人,也通常会说,这里的饭菜就是卖个样子和环境;曾经郭德纲和周立波有个关于“高雅和低俗”的争论,喝咖啡的高雅,吃大蒜的低俗;从结果上看郭德纲是完胜,咖啡可以不喝,但是谁又能保证不能大蒜,文化之分在于是否合适,不存在高下;你所传递的价值观是否让消费者产品共鸣这才是关键。曲高和寡的文化输出最后都会让消费者感觉不知所谓。

  第三:形式大于内容?

  皮箱、木箱艺术家设计酒标,动辄上亿投资酒庄就是为了形式的力量;当然不是说在形式不重要,而是要对位;过渡形式就过犹不及,会让消费者觉得水分过大,当你还没有足够的品牌说服力的时候,你试图用形式去证明你的价值,效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你又不是大牌,又买不上绝对的高价,这时形式反而是累赘,消费者花钱感觉都花在了形式上,对品牌诚意大打折扣;无论你怎么描述,葡萄酒就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而已,你把它搞成艺术品,那也是伪艺术。

  国内头部白酒企业,在形式上就一直保持亲民,在内容上深耕,尤其近几年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裸瓶产品反而成了市场主流,这就是品牌诚意的表现,不浪费消费者的感情及金钱,保持一贯的品质和高性价比的指数才是硬道理。目前葡萄酒市场的问题,就在于诚意不足,让消费者感觉是在卖形式。

  第四:谜一样的价格体系,到底该相信谁?

  头部品牌也好,地方品牌也好,进口品牌也好,是本土品牌也好,葡萄酒的价格真的让消费者觉得像谜一样存在,没有基础的分类,消费者难辨真假;买贵了吧觉得会不会是自己不懂,让人骗了,买便宜了吧,怕是假酒;两难,最后无论是选择了那种心理体验都是差的;市场最怕的就是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白酒市场的分类就相对比较清楚,你随便问一个白酒消费者他也能大概分清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也能大概知道产品的大概价格区间;你要是问葡萄酒,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清楚,可能连从业者也无法答复;现实就是价格太乱,定位不清,葡萄酒品牌对于产品结构的认知要么就是不清楚,要么就是没坚持;最终的结果就是消费者无法判断;

  比如张裕长城这些头部企业,他们的价格也是从50-500不等;品质自然也是五花八门;虽然茅台和五粮液作为白酒的头部企业旗下也有众多的子品牌,但是各自的战略产品都还是比较清楚的,企业战略也是围绕着产品战略来做文章的,所以最终体现在消费者心理的传达也是比较精准的;价格体可以丰富,产品类型可以多样,但是战略产品才是最终的消费者认知,必须清楚的让消费者站队和最选择,谜一样的价格体系,会造成消费者的怀疑及不信任,这是很大的危险信号。

  第五问:从葡萄品种上分类真的对吗?

  目前葡萄酒大多数都以葡萄品味来分类产品,比如国内最佳销量的赤霞珠;酿酒葡萄品种繁多,在我国种植的就几十个品种,梅鹿辄,蛇龙珠、黑皮诺、霞多丽、西拉、梅洛、雷司令等等;根据品种不同,颜色口感不同,来区分产品看似是个简单的动作,但实际也造成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原因就是你拿了一个消费者没有认知的领域去让消费者选择,那最终就是没选择;

  一般分类会有几种方法,产品类型分类、价格分类,场景分类,受众分类;早期的白酒也有过原材料分类的,比如、高粱酒、玉米酒、青稞酒等等,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只有青稞酒被大家广泛认知,原因是产区优势;而其他的品类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过多的认同;现在白酒的普遍战略分类首先是香型,不同的产区不同的香型,酱香、浓香、清香、兼香;其次是战术分类,就是价格、场景等敏感因素;所以葡萄酒用葡萄品种分类真的对吗?不管如何分类,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用消费者容易认知的领域去分类;比如商务宴请,比如家庭聚会,比如朋友小酌,比如送礼等等;

  第六问:重品类,弱品牌让品牌界限不清不楚。

  上一个问题的提出,就会引出这个问题的发生;目前很多葡萄酒的消费者有一个普遍共性,就是对品种依赖,但是对品牌无感;你进入一个场景观察,售货员会问到“先生,你想选择一款什么样的葡萄酒,我帮你介绍介绍”一般的回答是“有没有赤霞珠”这时你就会发现,消费者的关注点是模糊的,唯一的购买诱因就是使用习惯;而对于品牌要求来说,消费者基本无感,这就是品牌强度不够,和消费者不能发生关系;另外就是对于整个葡萄酒市场来说品牌与品牌之间界限不清,无法形成品牌忠诚度,是一种选谁都可以的状态;根据马斯洛营销理论来说,对于品种的依赖是最基础的消费者关联,都是物理层面,而最高的层面是价值认同,这是品种无论如何达不到的高度,只有强化品牌才可以,且品种没有行业壁垒,品牌是快消品建立壁垒的唯一途径;什么时候品类只作为酒标中原料说明的一项,而消费者的选择是因为品牌忠诚度,那么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军;

  第七问:单品纵深,还是迂回围堵?

  目前的本土头部葡萄酒品牌,采取的都是迂回围堵,多品牌,阵地战的战略方针,比如长城旗下千余个品牌,多品种,多价格,多渠道;以渠道战、促销战、价格战、终端战为主要战术;目前虽然占据了头部位置,但是应对市场调整可能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大迂回的战略耗时耗力,效果甚微;一旦市场完成细分,每个单一领域都出现竞争,那将是致命打击;目前市场并不缺少选择,而是缺少选择的动机,所以我们要解决是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动机的问题,看似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消费者无从选择;

  从2018年开始大单品策略成为市场的主力策略,这就是市场转向的表现,市场需要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来说,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出现寡头;通过单刀直入的方式带动全面开花,这是着力点的问题,单品纵深,精准且高效,投入的资源和时间都限,还能保证产品的高成功率,也不会陷入传统的肉搏战之中,在单一领域成为有绝对话语权的品牌就掌握了渠道及定价权,相比迂回阵地战来说,轻巧灵活了几个量级,更容易突破;因此,这也是葡萄酒品牌应该深刻认知的战略性误区;

  第八问:消费者洞察的误区?

  葡萄酒企业往往都定位中高端,最起码是给人的感觉是中高端,甚至高端;从消费者角度传递的是小众,门槛高;但实际市场表现是这样吗?消费者洞察是目前葡萄酒品牌最大也是最普遍的误区;目前葡萄酒的真正使用者是两大类群体“新中产”“新青年”而葡萄酒品牌锁定的确是两个极端,纯高端和纯低端,在纯高端输出文化认同,在纯低端持续价格战;而对于真正的目标群体却没有明确且有效的手段;

  “新中产”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对市场及产品保持理性,不随波逐流,讲生活品质,高效且健康环保;是高频消费群体;“新青年”独立、自主,个性化需求,健康理念的先锋,喜欢新的东西,相比白酒的高度和啤酒的价格他们更趋向于葡萄酒,他们更趋向于个人偏好,对小众的东西保持追捧;独饮及朋友聚会将是他们的主力消费形式;低频消费群体,但对价格不绝对敏感;未来5年之内,这两大群体将会成为葡萄酒市场的中流砥柱,目前的头部品牌来说对于他们都太过老旧、古板没法形成有效共鸣,因此消费者洞察是当下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第九问:渠道与场景的变化已悄然而至

  个性化和社交性未来是葡萄酒品牌成败的关键要素,当普通消费者还有没形成购买习惯时,去抢夺渠道及终端,意义不大;国外购买葡萄酒的主要途径是超市,而目前在国内很难形成超市购买的习惯,超市还是以日常刚需为主要购买需求,作为葡萄酒在短时间内还做不到刚需,其次就是餐饮终端,适合葡萄酒消费的餐饮终端相对较少,总会让消费者觉得格格不入,没有氛围;葡萄酒实际上是社交属性非常强的品类,无论是商务、交友、家庭聚餐都是首选的产品,使用人群广泛,老人、女人都可以参与;

  社交电商的兴起是葡萄酒需要的东风,葡萄酒不应该在是放在仓库,摆在货架上的产品,而是存在于社交电商平台,社群及小群体手中,通过对品牌的认同形成裂变找到同类的人;做同类人的刚需是社交产品的硬性指标,而葡萄酒的特殊适配性刚好能够满足这以指标,因此葡萄品牌深入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核心而展开的营销攻势,而不是类似白酒一样以渠道为主的利益驱动;

  以上虽然提出了很多问题和误区,但是葡萄酒市场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在调整期提出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是绝佳的机会,市场毫无波澜的情况下做调整是不容易出变化的,而当下是最好的时机,只有冷静的思考,关注市场变化才能有效改进,方向正确比埋头苦干更重要;目前的红酒市场我们需要的就是两杯酒“一杯敬过去,一杯敬明天”通过总结过去,来调整路线,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既时尚又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