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国家现代化民主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郭向阳 文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具有前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国家现代化民主化的道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初成果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清醒地认识到革命是为现代化创造必要的前提。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代之以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中国的历史发展不再是改朝换代的循环,而是以人民主权的现代合法性代替了天命王道的旧有价值观念。民主共和来源于人民的选择,经由法律明文规定,在法理上确定了自身的合法性。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中国开始走向现代政治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群众运动。革命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同各种形式的群众自发斗争客观上已经汇合起米。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是这个群众运动的最早觉悟的成份。新军的革命士兵群众是群众中较有觉悟的部分,并成为革命武装的主力。以会党为主要代表的城乡劳苦群众(包括农民、城市贫民和工人),则是各种风潮(抗捐、抗税、抢米、保路等)和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的力量的源泉。正因为它是伟大的群众运动,才能取得推翻清朝的胜利。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运动。由于革命党人特别注意开展革命的宣传工作,在国内外刊行了种类繁多的革命书报杂志,进行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革命宣传,即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使相当多的群众逐步从封建的精神枷锁中觉醒,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向全国扩散,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革命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提高了革命斗争的艺术,懂得把秘密的非法斗争和公开的合法斗争结合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把“帝国”变成“民国”,并使想重新骑在人民头上称皇称帝的野心家和独裁者,一再从皇座上摔下来。辛亥革命宣告了君主专制已成为历史陈迹,这是它的丰功伟绩。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尝试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先河。南京临时政府创立后,《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设计出了“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从法律上限制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总统的职权与任期。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与此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法律,最终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相对于传统的君主世袭制而言,同盟会的成立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大发展。辛亥革命后,伴随着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和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政治性团体具有一定的纲领和主张,尽管组织比较松散,但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成为民众讨论国家形势、关心国家命运和进行政治沟通的平台。政治性团体的发展从现实层面否定了专制制度,成为现代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清末“立宪”到民国“宪政”,辛亥革命开辟了在中国推行现代法治国家的新模式。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袁世凯和张勋掀起的两次复辟运动由于缺乏广大民众的支持而失败。同时,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成为中国人政治意识最强大的因素。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主要有三次:自强运动、维新变法、立宪运动,这三种运动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中虽然有过政治现代化的一些内容,但实质上却与政治民主化——政治现代化的核心相违背,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现代化。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真正开始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国家现代化民主化政治体制,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现代化民主化的思想启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思想意识,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专制体制,引进了许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让民主化现代化国家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让国家现代化民主化思想成为中国的思想文化主流,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而且,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唤醒了人民当家做主掌握国家命运的意识,让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意识空前高涨,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时代自此开始。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总之,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并不意味着反革命势力的彻底胜利。反革命势力付出了失去一个皇朝和一个时代—帝制时代的代价,而且它的封建统治秩序被打得乱七八糟,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稳定,代之而起的是接连不断的动乱。袁世凯的迅速垮台,说明了帝国主义者们再也不可能豢养一条称心如意的共同走狗。军阀的割据和混战,中央政权的不断更迭,说明了反动统治者已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危机,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可以说,辛亥革命毕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国家现代化民主化建设进程,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国家整体的长期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深远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