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瑜说保险:断崖式裁员,世界抛弃你、不说再见;转身换跑道,50万年薪不是梦


 老吴并不老,82年出生、学中文的他毕业进了著名的世界500强,做行政工作多年。年过三十、人略微有些胖胖的,无框眼镜后面透出憨憨的笑眼,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吴。

老吴确实是行政工作的一把好手,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工作认真踏实,每次遇到难题总是笑眯眯地说“没问题、放心吧”。行政工作繁杂,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老吴犯难,总是能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就夹着个A4的大本子,画的密密麻麻的进度表,让很多初入职场的新手都叹服老吴的计划性和执行力。

行政工作虽然很忙,好在外企的待遇相当好。老吴工作了十几年,月薪近3万。被裁员之前,老吴一直觉得很知足,这样子到了退休之后,种草养花、含饴弄孙,人生也能过得平和而幸福。

然而变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公司发展滞后、战略转型失败,市值逐年下降,最后被收购。公司总裁引用前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时说过的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输了,不知道为什么”,表达对大家的抱歉之情。这句听起来心酸的话语并不能挽回多少生机。没有做错什么不是不被淘汰的理由。

公司被收购后,老吴遭遇断崖式裁员,虽然拿到了一笔补偿金,但是人届中年、家中的上有老下有小,这点补偿金绝不能他笑对生活。

老吴也跟原来熟悉的猎头们联系过,在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关系好点的还安慰一下老吴:“您是我们人才储备库的成员,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跟优先考虑您”。多数猎头则是公式化的四个字“保持联系”,客气话语背后的疏离,让老吴很有点难以接受。

老天也似乎不太善解人意,总会造点意外的事件。一个雨天,老吴给儿子送伞,快到学校门口被一辆斜里窜出来的外卖小哥摩托车撞倒,膝盖被撞伤。在医院里住了一周,本来不那么着急找工作的老吴心里有点慌慌的。

住院期间保险顾问梓瑜姐来看他,两人顺便聊起了近期状况。老吴慨叹,十多年的经历换来的也不过是一纸裁员书。既失落又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暂别职场才感觉不知道工作这么多年、自己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梓瑜姐鼓励他可以尝试转行做保险顾问,她仔细分析了老吴的职业优势和性格特点,老吴在行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仔细、亲和力强。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人说他的不是。转行从事保险正可以发挥他的优势。

老吴挺动心,回家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妻子觉得趁着现在的老吴三十多岁还是可以拼一拼。

人生何处不拼搏,人生何时不拼搏。

但真正进入了保险的行业,才感觉到什么是以真心换真情。部门经理讲过一句话“我们做保险,不是不吉利的事情,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这句话在老吴心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他又回想起在医院的时候那种无助感和孤独感。

梓瑜姐甚至把自己的新客户资源先给老吴,让他尽快熟悉业务锻炼。团队的小伙伴也在每天早课上交流自己的心得,有困惑、有收获,老吴也被他们说到自己为客户解决问题时,眼睛里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光芒而感动。

在系统性参加了入职十天的集中培训,以及一个月的实习之后,老吴决定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这么多年的人脉关系网络,梳理了自己身边的服务对象, 根据他们的年龄段和家庭特点整理出五套典型的保险组合方案。

做了多年的行政工作的老吴很擅长做PPT,他用PPT 把这5套方案做成图文并茂的保险建议书,发给自己的朋友。又在朋友圈开起了保险知识普及和案例分享。

老吴把五种方案的PPT一张张在朋友圈发布,并配以详细的解说,很快引来身边感兴趣的朋友向他咨询。老吴发现朋友们保险意识普遍停留在应该买而不知道怎么买的阶段。

老吴借机建立了自己的 “保险‘吴’话不谈”小社群,把感兴趣的朋友都拉进来,每晚9点在茶余饭后,开起了保险小课堂。做行政出身的老吴发挥职业优势,除了保险内容还顺带分享他的职场心得,时不时发些小抽奖活动。

就这样半年后,老吴建立了两个社群近800多人,其中100多人已经成为老吴的客户。渐渐地老吴成了朋友圈里小有名气的保险顾问。老吴再也不会感到年龄的压力,反而由于时间和财务的相对宽松,让他逐年开始发展年轻时没有时间实现的小爱好:雕刻。

一个阳光的午后,梓瑜姐和老吴在雕刻时光咖啡馆小坐,老吴拿出送给梓瑜姐的印章,感慨地说,我真的感觉在雕刻时光。

有“金融史学家”之称的风险管理大师彼得·伯恩斯坦曾经说过:“企业兴败,股市起落、战争与经济萧条,都周而复始的,只不过它们每一次都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世界抛弃你,不会说再见。

什么时候行动都不晚,只要你敢于挑战,转换跑道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总认为不行、不可能。

———————————

人文保险,致力于为保险消费者和代理人,搭建基于社群的良好生态,为客户提供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保险服务。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欢迎持续关注梓瑜说人文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