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载的安登感神龍首生神农创世传说之证实


流传千载的安登感神龍首生神农创世传说之证实

 

洛阳伊川巨型天然石龍视频:(点击右下角箭头符号可全屏放大看)

v.youku.com/v_show/id_XNDA0MDQ0NjY1Ng==.html
[/flash]
 

 

 
  2017年11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一同参观故宫前三殿。
   在参观完故宫前三殿后,习近平向特朗普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我们有5000年成熟的龙文化历史,是有神话传说支撑的。但龙文化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就开始了。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文化起源,从发端起,不断传承完善,龙文化从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是中国形象代表。龙的传人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见证。
   洛阳龙门南伊川县平等乡大莘店有一条龙头沟,全长九华里,沟中泉水常年不息,名叫长水。《水经注 伊水》记载:“长水出新城西山,东流注于伊水。”长水源头有龙凤泉,不远处有二十多丈长的岩石层,天然岩石形成的巨型石龙正隐于龙头沟长水之阳的沟壁上,石质龙身通体连贯,吻、牙、舌、眼、獠牙、角、身、足、爪、翅一应俱全,龙头朝西,尾向东,呈伏卧欲腾飞状,龙腹部有一小石龙。

   石龙对面南沟沿上有望龙台,台上石碑刻有‘龙头沟内龙泉佳,九里土沟有石龙’的诗句。
 
  石龙露出部分长约90.9米,高9.5米,石质龙身通体连贯,龙吻大张,上下各有六颗天然石头组成的龙牙,龙鼻上扬,龙眼轮廓分明,斜状石岩恰好组成龙角,石质龙身线条全由自然地壳变化形成。龙身后脊上有翼状石层显露,似为龙翅,龙的后尾尚埋于黄土之中”。

 
 

  《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龍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龍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嬌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
    这是流传千载的创世传说,历代经久不衰。神龍即伊川龍头沟的天然石龍。
   神农氏是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人物。发明农耕技术,医术,制定历法,开创水利灌溉技术。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称炎帝、赤帝、烈山氏。
   神农氏有盛德,教民种五谷,发展农业,尝百草,创中医中药,称为农业之神。初国伊,继国耆,故号曰伊耆氏。《白虎通义》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汉高诱注《淮南子》,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火德之帝。


   神农炎帝在伊川创建伊侯国,教民种五谷,发展农业,尝百草,创中医中药,称为农业之神,“故人号曰神农氏”。伊川平等乡大莘店之石龙地区是第一代神农石年的故里,每年正月初五大莘店在神农炎帝庙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附录
  伏羲、神农、炎帝  节选自《三皇五帝时代》(王大有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版)
  伏羲、神农、炎帝应是新石器历史时期的一个延长时间很长的部落氏族。炎帝神农氏即神龙氏族,龙祖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及黄龙氏,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鲜明的印迹,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
  伏羲时代创造了天文观测系统,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掌握、传播这个系统的人群——巫觋集团。女为巫,男为觋(音西)。巫觋的任务是观测、记录、历算天人交通,她(他)们是柱下史,记录观测演算的结果,形成文献,就有了典藉,他们是专门的典籍史官,是脱离生产的氏族法老,贵族,世代相袭。故把男觋集团叫有典氏,女巫叫有硚氏。


 

典,未有布帛纸张以前,书于竹筒,刻于龟甲或牛羊骨,凿于石、刻于木……然后置几架上,以示其为经、为法、为则、为教律。所以商代甲骨文典字从册从丌(音基),册,表示一条条竹简用绳索连缀。古文典,或又作但是最早的典,是立在方坛上方的主表——工。

伊川大莘店龙头沟一带出土的“典”契刻骨片
 

巫、觋柱下史官始于共工。
太昊生咸鸟(氏),咸鸟(氏)即巫咸。巫觋从太昊时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的观天,测天的氏族群体。
有硚氏为蛇虎图徽氏族。是甘、陕、川地区的伏羲太昊裔民的女巫集团。
少典为有熊国君,所谓熊、实为熊(音难)之讹误,熊是鼋、鳖龟类,又称三足鳖。鲧死之后化为熊证实了这一点。龟氏为“帝”,则为“帝”龟。二字合文作“竜”(音龙)。于是“熊”“龙”便相混淆。
少典的主图腾是龟、鼋类,是长于观天象的氏族。“帝”实为观天之立竿,只有掌天竿(帝)的氏族或首领,才能称为“帝”。因此龟氏少典又称为竜”,竜字上下分开就是黄帝”或帝龟。因此,少典氏是鼋—熊,与龙(鳄)两氏族联姻所生。少典有熊氏后由黄帝继承。
大典、少典有硚氏裔族主要有炎帝族,神农族、天鼋族(轩辕族)、黄帝族。

  《国语.晋语四.文公》说:昔少典娶有硚氏,名附宝,生黄帝、炎帝,成而异德。故黄帝姬姓,炎帝姜姓。二帝用师以相济(挤),异德之故也。
  实际是炎帝、黄帝非同父同母兄弟,而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是少典与附宝所生,炎帝是少典与任姒所生。附宝、任姒均为有硚氏女。
  少典与任姒生炎帝地在陕西南部华阳常阳(羊)山,此时的炎帝属魁隗氏,仍处于半农半牧时期。畜马,故名大隗、畜羊而姜姓,所居之地名郯、所居之水为姜水、洋水、所种之谷物仍是菜。
  少典与女登所生之炎帝烈山氏,地在河南伊川大莘九龙沟,伊川平等乡大莘店之石龙地区是第一代神农石年的故里,炎帝烈山氏时期已能植五谷粟稷。
魁隗氏与烈山氏也是同父异母兄弟,炎帝魁隗氏或是连山氏时期与考古学的陕、甘、青地区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相对应。连山氏聚居在甘、青祁连山不周山一带;魁隗氏聚居在贺兰山、渭水、泾水流域。至大隗氏时已迁徙到华山,河南新郑地区,后迁山东曲阜为大庭氏(大葟氏),于泰山封祥。磁山——斐李岗——大河村文化是其文化,先后建都常羊山、陈仓、陈留、曲阜(穹桑)。
炎帝氏族烈山氏(釐山氏)时代,已进入以华北为中心的南洛水、伊水、共水、汝水、太行山南麓,豫北地区。

   炎帝神农氏族崇拜神龙,与少典妃安登(亦称女登)感神龙首生炎帝神农的创世传说有关。 《竹书纪年》记载:“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帝王世纪纂要》均沿袭《竹书纪年》的记述。伊川古有“伊侯国”之称,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中牧于伊侯”的记载。
   “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第一代炎帝神农氏诞生即在伊,据《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这是流传千载的创世传说,历代经久不衰。华阳之华,指宜阳花果山的华山,今称岳顶山,亦称花山。华之阳,东南方。神龙即伊川龙头沟的天然石龙,位于华山东方约四十余公里,这里有常海山、羊(洋、杨)海山、常水、羊架坡、牵羊坡、姜沟(降龙沟),石龙在常水之源北侧沟壁。 
 

   今河南伊川县大莘店(平等村)西有九龙沟,各有泉水成九淖,汇于潬渚,渚在原上,方十里,饶鱼蟹。九龙沟状如九条火蛇,自潬堵上腾,如烈焰之势,中央一沟名龙头沟,名长水(常水)。
九龙沟壁上有石龙全长七十多米,高九米五,头西身东,尾藏匿于山中,头、须、牙、眼、爪、翅、鳞俱全,头长方如鳄,利齿上下两排,张口长舌居中,印吻、吻前双须前伸上昂,下颌平,眉上龙颜,顶生双角,一角斜上,一角斜下,龙头平展仰起,龙颈向后复向下弯曲,又平与腹相连,龙背生巨翅,龙爪从龙胸向前伸出于颌下,落爪于地,通体连贯,三波九折,宛若腾云驾雾,为名符其实的“神龙首”。
   石龙以东有山,铁红色基岩裸露,若烈火烧过,宛如“烈山”。此山为厘山山尾。
   自秦、汉以来文献所记有硚氏安登(女登)游华阳感神龙首于常羊生炎帝之说,学者均不知所指为何地,今伊川大莘常元羊家坡之石神龙,于此证实。故有炎帝本起烈山(厘山)之说。
   女登、登者、龙之谓也,金文中有“女登氏”徽铭,以女、禾、壴九(虫、蛇)复合而成。其九环绕禾,壴而组合,显然是表示女登为有壴氏之苗裔。“九”表示蛇系下传。“登”为双后奉壴—鼓形,鼓在上古是龙图腾——鼍图腾的置变互假方式,表示为鼍皮所蒙上之鼓,所示为龙。鼓的本字为壴,金文中有大量的壴字,又有头戴壴的侧立式人形,为有登氏的图腾像,就是有登氏壴,壴首人身像。
   女登本是龙氏族之女,被尊为烈山氏先妣,以女(登)与羊(常羊)复合而为姜,复有姜水、羊水、与伏羲时代,魁隗时代的羊与人复合为姜,羌不同,姜为羊与女祖的复合像,带有神圣性,为氏族称;羌为族团人员像,带有世俗性。
   女登氏族徽中的禾,是指这个氏族长于种禾谷,稼穑。炎帝继承女登氏植谷术,在今灵宝三百里桃林塞的“夸父”以东的共谷,共水之东有名谷山(山上多谷,山下多桑)推广植谷技术。
以后,炎帝氏族在华山、王屋山、太行山南麓又分出神农氏族,这一支在鲁西,豫北发展起来,又东迁曲阜,封禅泰山。
   炎帝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心宿二),夏官为鹑火(萤惑),秋官为西火(参觜)冬官为北火(辰),中官为中火(太一极星)为五正。有连山建木之典,有扶莱之乐,有丰年之咏,以荐釐莱,谢上天之赐,承伏羲建天竿,移于平旷塬坝,名柱。置危屋(高屋)华盖,封坛设环,勾股历算,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至烈山氏畲耕,植禾植谷,植粟稷而有农正。之后,烈山氏,神农氏两氏并存,俱在中州,各有代系,炎帝自炎帝,神农自神农。
其先炎帝氏族子裔,分封立氏,别为二部:红蛇部祝融,居钟山;黑蛇部共工,居不周山。二部司天司地。炎帝以赤松子为勾股,以宁封为陶正,以共工为木正,水正,工正,以祝融为火正,在北为祝阴,在南为祝融。祝融取摇山之榇(衬)作琴,能导致五色凤凰舞于庭中,因名宝琴。后来生太子长琴居摇山,始作乐风。一曰《皇来》,二曰《鸾来》,三曰《凤来》。以后祝融与共工争为帝,祝融夺江水共工之地,共工子术器又败祝融,收复失地。炎帝族内乱,烈山氏之子柱其后裔临隗代炎帝号,七传至榆罔,史称神农氏。后来神农衰,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诸炎帝族皆在华山、太行、王屋承袭炎帝魁隗氏,大葟氏之号,却不能行天子之实,及至东夷少昊蚩尤兵起,天鼋氏南下,战败。少昊白虎部西迁,黄帝任少昊清统领东夷九黎三苗旧部;夸父西退,祝融,榆罔南下,越秦岭,过淮汉入云梦,处长江,而有祝融八姓,世代繁衍;后土为轩辕司徙,共工在中原治水,皆功垂青史,代不绝人。

洛阳伊川天然石龍 2019年1月


“龙的传人”这一称呼曾随着一首《龙的传人》被唱遍大江南北,中国人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并以此自豪。其中强烈的文化认同显然并非一首流行歌曲就能做到,而是来源于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文化认同。


  关于炎帝与龙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载,《春秋纬 元命庖》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易、疏》载:“任巳感神龙而生神农”;《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嬌氏之女,名安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氏女安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有嬌氏安登感神龙首于羊生炎帝神农。”炎帝神农即被称为是龙的后代或传人。炎帝尝百草、教民种谷,被尊为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之一,华夏族敬为农业之神。后世所传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其根源在这里。
   从龙的产生,到人们对龙的崇拜,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中华先民把龙作为图腾,“龙的传人”这个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是根据神农母感神龙首的创世神话演化而来。所说的神龙,并不是虚无缥缈毫无依据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路史》还有尧帝母因感神龙首生尧帝的记载,尧帝与神农炎帝相差多少年?但二位聖人都是因母亲感神龙首而生,说明神龙是确实存在的,当崇拜龍的少典妃有嬌氏安登和帝喾妃陈锋氏庆都,在游玩时看到巨大的俯卧欲腾飞的天然石龙,兴奋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们回去后把所见所闻告知自己的亲朋好友,更绘声绘色讲给自己心爱的丈夫听,她们的丈夫自然也是激动兴奋,在幸福激动兴奋的氛围中,感而孕,合乎情理。这个天地造化的天然石龙,一直就存在于龙头沟,龙的形象的确十分逼真,龙的头部尤其清晰,感神龙首而聖人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天然石龍 神龍首

   北宋哲学家邵雍与父亲邵古从衡彰(安阳林州)追寻“龍脉”来到洛阳伊川,据邵古的墓志铭《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记载:“尧夫侍亲,往来洛阳,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遂于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因自号伊川丈人。铭曰:世范阳,家伊川,神荫原,原西南。”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有《观易吟》诗,讲到他与父亲在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隐居地是安乐窝:“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邵雍在伊川神荫原隐居二十年,创办安樂書院,据《康节先生墓志铭》记载:“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道之,来之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先生之德器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污,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其于人言,必依孝悌。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邵雍墓园正西的雲山龍头沟有“收爪甲卧龍”,见于邵雍的《卧龍》诗:“陆海卧龍收爪甲,雲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返”。如果邵雍没有见到这个“雲山风水最佳处的陆海卧龍”,他怎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并且他在千年前所预言的“
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返”,是那么精准,实在令人敬服。
  本来规划的洛栾高速公路直线经过天然石龍,为了保护此宝贵的天然石龍文化遗产,国家有关部分特意将原设计线路调整,以石龍为中心,画出一个1.5公里的半圆作为高速公路调整新线路,有效保护天然石龍不受高速公路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坏。

 
 


 

 
 
 
 
 
 
 
 
 
 


邵雍《卧龍》诗:“陆海卧龍收爪甲,雲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返”。


 


龍头沟天然石龍
 
 
 
 
 
 
 
 
 
 
 
 
 
 
 
 
 

 
 

 
 


天然石龍全景
 
 
 
 
 
 
 
 
 
 
 
 
 
 
 
 
 
 
 
 
 
 
 
 

 
 
 

  邵雍在千年前所预言的“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返”,千年后真的成为现实。

天然石龍祭龍盛况

 
七律
望龍台
2019年2月5日己亥年春节正月初一天然石龍 
作者:飛龍在宇
大年初一天福临,
新春佳节万象新。
五谷祈福香火旺,
望龍台上升瑞云。
鞭炮震耳回声灵,
巨龍送福降甘霖。
风调雨顺庆盛世,
猪年鸿运乐万民。


 

 


 



 

 

 

 

 

 

 

 

 

 
春节游洛阳伊川天然石龙唱龙的传人
九十四岁老寿星游天然石龍,健步登上望龍台。
 
 

福如东海龍宫水,寿比天然不老龍。
 


 

 

 

 

 

 

 

 



 
 

 

 

 

 

 

 

 

 







 

 

参考阅读:


1:《炎帝神农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纽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xgow.html



2、中华龍文化探源与实证 - 中华龙文化协会 -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p-426934719.html


                   
3、谈黄河洛史迹考

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9-2-16/1762824.aspx


 4、印尼华文《好报》连载河洛之旅:那片神圣的土地(1--11 连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ycb5.html



5、神秘的北宋名人花园与墓园

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9-2-12/1761615.aspx

6、神算邵雍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8-11-25/1740213.aspx

7、缅怀历史巨人邵雍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8-8-17/157417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