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公园城市新时代


开启公园城市新时代

 


文|陈柳钦


 

2018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20182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后,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热议,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方面对公园城市理念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理解和阐发。建设公园城市,为我国城市化的转型发展提供示范样板,无疑成为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为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重要指示,开辟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有着4500年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正在迎来城市千年之变,并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发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宏愿,并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2018年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四川成都挂牌。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城市发展研究顶级智库,公园城市研究的核心科研机构”。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成立后,将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园城市理论体系,开启中国公园城市研究的历史新篇章。


公园城市是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这既是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对我国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公园城市是适应新时代中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形势及需求所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目标和新阶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也反映了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亟待转变,从以规模扩张、经济增长为主,向以人为本、五位一体、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转型,推进“治病健体”和“转型升级”两大主要任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人们的深切期望,城市绿色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猛、面貌日新月异,但也伴生着一些“城市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为破解“城市病”开出了“药方”。进入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天然内涵,破解城市发展与环境改善的矛盾必须系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城市病”影响着市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刺激着城市努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公园城市正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公共服务紧张等)提出来的新课题。公园城市既不是单纯的园林城市,也不是单纯的花园城市。换句话说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找不到相关的路径,而是要结合成都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创新出全新的城市建设路径。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既要突出人的核心,也要协调相关城市资源要素,并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我们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


舒适家园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公园城市的建设。如今城市里的公园数量越来越多,种类更加丰富多元,在城市中发挥的功能效应也更加多样化。公园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场所,而是正在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建设切忌做形象工程,公园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正在逐步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且是供人长期使用的,既然要做就要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改变,让需求、经济、环境、文化在“公园城市”有效融合,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点,以人为本来打造“公园城市”才会是人人向往的宜居城市。而宜居城市一定是自然生态与人类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要素(山水林田湖)、生命系统(鸟虫鱼草兽)和人类共生互生的生命共同体。公园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代汲取城市发展思想精华与国内外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公园城市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生产,包含“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城市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观、“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文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体现了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价值、顺应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城市形态的美学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将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重塑城市新价值。


公园城市把城市的定义从早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升华到命运共同体,因而具有公共品属性、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的三重内涵。公园城市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兼顾生态、功能和美学三大标准,实现生命、生态、生产、生活“四生共融”。因此,我们不能将公园城市简单地理解为“公园+城市”,也不是“城市+公园”,不是线性组合(空间加和,物理混合),公园城市是公园与城市的非线性融合(功能交叉互补、耦合互动),公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公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太极结构”。公园与城市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必须有“新物质”产生,公园与城市的本质虽然不变(类似原子核不变),但形态要发生变化(类似分子破坏),必须是大范围、大生态、大文化、大规划、大景观。


城市,是人类的创造,是审美的融洽。未来,城市将是融地域、利益、价值、生命于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公园城市即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经济繁荣、人文丰富、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的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人类聚落。公园城市一定是农耕文明、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等多种文明交相辉映、人和城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


 

(作者系钦点智库创始人、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