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
文|陈柳钦
经济强国历来是品牌强国。如果说消费者通过苹果、波音,认识了美国,通过奔驰、西门子,熟悉了德国;世界也正通过海尔、华为、阿里巴巴、中国银行等一批闪亮的中国品牌,了解快速发展的中国。
“金杯银杯不如产品口碑”。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6月,国务院要求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该批复称,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从国家层面发布文件、正式设立“中国品牌日”,这是第一次。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中央政府开始进一步强调品牌创建的重要性,也意味着,有关中国品牌建设的任务很可能将被提上新时期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具有里程碑意义,旨在强化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凝聚中国力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开启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5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品牌日”。今年5月10日是我国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国家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建设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更无法一蹴而就,单纯依靠资源的堆叠而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否能够在“中国品牌日”的推动之下夯实品牌基础,并通过不断的品牌突破以及品牌创新闯出属于中国品牌的一片天,时间会给出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企业需要品牌,一个城市同样需要名片,没有好名声、好信誉的城市就不可能吸引好的企业。相反,城市有了自己的知名度,有了品牌,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当今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无数城市节点组成的城市网络,我们凭借着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城市网络中有目的地前行,这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逐渐从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概念。对一座城市而言,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城市品牌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城市品牌等同于城市声誉,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无价之宝。在扩张城市知名度、展现城市特点、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居民凝聚力、吸引高新人才、吸引外来资金、拉动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精准的城市品牌都能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不管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这座城市,并把城市做出品牌,进而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城市品牌是21世纪城市建设、规划和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动力。进入21世纪之后,各级城市对此更是深有感悟,城市品牌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品牌追求的是长期的存续和发展,是持续的竞争力,而非短期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中,品牌的影响意义深远,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一个城市要构筑其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化其特色品牌的优势、冲击力和占有率。因此,城市品牌竞争力是城市发展中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加速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是城市实现品牌化的加速器,也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三个阶段即城市建设阶段、城市管理阶段和城市品牌阶段,其演变过程正处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转型期、城市现代化的加速期和区域国际化的提升期,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形态将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从经济快速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从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三是从政府管理机制转向公共服务机制;四是从城市竞争转向城乡统筹;五是从城市规模扩张转向城市品牌价值提升,这五大转向预示着中国城市正进入一个品牌价值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品牌建设既是提升我国企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战略选择,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当前时代的主题就是市场化竞争,竞争表现为全方位、全球化。首先城市要与国内其他城市竞争;其次要与国外城市竞争;既然如此城市需要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固然决定于城市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城市间的竞争越激烈,市场、城市、民众对城市品牌的需求就越迫切,品牌营销自然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一样,城市没有品牌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目前,城市竞争无处不在,品牌成为制胜的关键。战略性的城市品牌营销于是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的把城市品牌战略作为“第一生产力”,有的将城市品牌看作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将打造城市品牌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所谓城市竞争力,就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内容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中心区的辐射作用和控制功能,以中心区为内核,近郊、远郊区、卫星城、新城结构体系之间相互依存、日趋密切,以部分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开始形成,城市化进入了信息化、区域一体化与国际化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城市品牌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路走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摆在了我们面前,也就是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城市的品牌是城市价值的直接体现,所以城市的品牌的经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状况、交通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状况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城市品牌竞争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城市品牌的经营开始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品牌也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可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辱与共的思想;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力,可以提高城市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城市品牌化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议题和任务,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战略性杠杆。
城市品牌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所独具的、使城市能在一个行业或城市的其他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它是能将城市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是城市在经营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明显优势的能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独特能力。随着全球化的步伐,突飞猛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建设将城市卷入新一轮的竞争当中,全国各城市纷纷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推广营销城市,然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这场塑造城市品牌的运动中,被淹没在媒体宣传的噱头中,没有获得理想的实际效果,我国的城市品牌建设还缺少科学的方法与策略。由于我国城市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从而延缓了我国城市品牌发展的进程,阻碍了我国城市品牌竞争力的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品牌定位模糊;城市品牌缺乏文化内涵;城市品牌塑造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机制;城市品牌延伸不当;城市品牌建设执行力不足;城市品牌宣传缺乏策划并忽视城市品牌危机管理;等等。在今天和未来,城市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心和基点,城市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国家未来经济的增长。所以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必须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切实有效的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力。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城市营销品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营销观;调整发展思路,科学准确地进行品牌定位;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个性品牌;减少行政干预,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完善主导产业,培育知名产品,丰富城市品牌内涵;注重营销创新,培育和发掘城市的“卖点”;等等。与此同时,在城市品牌快速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品牌整合传播效果,突出城市品牌引领地位,完成从产业品牌主导向现代城市品牌主导的嬗变,整合营销,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
(作者系钦点智库创始人、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