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无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中国多一个产业政策。历史地看,尽管发达国家号称货币政策独立,但具体过程看,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终都必须是协同配合的。包括美国,有人说,当下美国国内财政减税,但货币却加息,这不是各自独立行动吗?错,美国的确加息,但美联储从未改变“宽松货币立场”,不信你去读读美联储加息之后的公告。 所以,关于货币政策的看法不能简单机械,而对于财政政策的看法同样不能片面偏激,关键在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和协同”。我们认为,任何站在本部门立场指责对方部门的做法,都是“发难部门过度膨胀,推卸或不负责任”的体现。如果大家都是从民之计,从国之计,就不该、也不会存在相互指责的问题。 为什么今天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源自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以个人名义发表了一篇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大有可为。我不反对“标题”所提出的观点,同时严重支持文中认为“财政应当真实减税,并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的立场。但我不同意的是:徐忠并未对货币政策失误做出认真检讨,更未对这些年货币政策是否配合了积极财政政策做出反思。不检讨自己而一味指责对方,这显然有失公允,同样是部门利益维护的表象,同时使其论据缺乏说服力。 说明问题必须搞清历史。首先是2005年之后,在人民币“可预期单边长期升值”的预期影响之下,大量国际“热钱”冲击中国房地产市场,加之大量美国借房地产升值和金融创新套现而大规模超前消费,导致中国经济在出口、投资和房地产严重“过热”。那段时期,中国央行加息、并大幅拉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之严厉的房地产压制政策,以致外需安然无恙,但内需极其虚弱。2008年,外资大量撤出房地产市场,地方土地拍卖频频流标,而背后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于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80度掉头,但地方卖地收入锐减,没钱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这就出现了“4万亿”之外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大量借贷,房地产政策重新放开,以致“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引发过度宽松货币政策”。 更多文章尽在 文/长方勇kaiko撰 长方勇kaiko:历史告诉我们“财政和金融真相”
“长方勇kaiko”中!烦请大家前来阅读更多金融方面的知识哦!
长方勇kaiko:历史告诉我们“财政和金融真相”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