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颠覆时代的领导力


  采访者:林晔 女士,现任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

  受访者:谢祖墀 博士, 高风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

  4月19日,高风CEO谢祖墀博士受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化工行业人力资源协会2018年度大会。会上,谢祖墀博士发表了演讲,谈到了颠覆时代企业所需的领导力。什么才是指数颠覆时代的领导力?以下是谢博士当天演讲的核心思想。

  问:您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指数级颠覆时代 (Age of Exponential Disruptions),那什么才算是这一时代的领导力特质呢?特别是对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谢博士:我们今天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技术的颠覆与中国的崛起在这个时代相遇。这两巨大的力量相遇,铸就了今天的时代背景,也就是技术的迭代被迅速放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业与创新呈现指数增长。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孕育与成长了好几批创业家,从80年代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到90年代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直到00年代的小米雷军,京东刘强东,滴滴程维,他们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与热情;对新事物和不确定性毫无畏惧,敢问: 为什么不是我?;他们敏捷,灵活,适应能力强;他们敢于尝试,当机会来临时,行业的壁垒,能力的差距都不会阻挡他们前行。这些领导力特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中国初创公司,我想,在中国的跨国企业理解中国企业的打法,要跟上这样的活力,节奏和速度。

  问:一些评论者认为(总部在外国的)跨国公司在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您是否支持这种观点?在指数级颠覆时代,对于跨国企业有什么特殊的机遇与挑战?

  谢博士:我认为在华外资企业仍会好坏参半。对于那些评论跨国公司在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的说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的增长会继续为跨国公司带来大量机遇,问题在于企业如何看待这些机遇。到目前为止,在华外资企业的绩效表现大不相同。部分跨国企业来到中国,对中国市场感到失望,其中小部分企业甚至决定退出中国市场。也有部分跨国公司进入产能严重过剩的一些行业,目前在持观望态度。但也有一些企业发现中国市场已是他们最重要且最能盈利的市场。在2018年,这样的整体模式仍会继续下去,但会更有活力。我预测,大多数的第三类企业会继续在华投资,其中一部分还会在中国投入巨资。对于离开或是降低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的企业而言,他们可能会重返中国市场。对不少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太大,太重要,也逐渐是他们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因此他们不会忽视。2018年,在中国已经开放的行业会促使跨国公司变得更具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

  问:在您最近的新书《创业家精神》中,你谈到了很多在进30年飞速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就像BAT, 华为, 小米,等等,以及他们如何构架他们的超级商业生态系统,如何改变中国乃至改变世界。这些变化很多都发生在科技领域与零售行业,你是否看见在化工行业也有这样的颠覆者呢? 

  谢博士:全球宏观环境却在过去的5到1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及美国尤其是西海岸创新科技的涌现带来了新发展,原本多元化集团式经营和依托“核心竞争力”为本的“专注”化经营已经不能给企业家提供全部的答案。一些非常成功的中国民营企业切准了时代的脉络,实现了连续跳跃战略。连续跳跃是指企业面临新的(往往是非线性的)发展机会时,不再囿于现有能力所限定的范围,而是通过不同路径弥补能力空缺,进而抓住新的机会实现延续性的跳跃式发展。当企业通过自建、并购或组成生态系统等多种方式成功跳跃后,它会在新的领域不断地重塑业务边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科技和数据是企业在连续跳跃和调整边界过程中的主要促进因素。能够掌握好四大因素:无处不在(Ubiquity),单客经营(Segmentof One),全面连接(Connectivity),互联互通(Interactivity),将成为大数据型数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成功的企业就是行业的颠覆者,虽然目前在中国更多出现在零售行业和科技行业,但随着时间推移会从下游转移到上游,毕竟现在的行业与价值链壁垒都早已被打破。所以化工行业绝对不会成为例外,这样的颠覆者迟早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