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于美国时间16日称,禁止美国企业7年内与中兴通讯开展任何业务,包括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等。
针对美国商务部向中兴通讯发出出口权限禁止令,中兴通讯20日在深圳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对公司全体员工、遍布全球的运营商客户、终端消费者和股东的利益造成直接损害,我们坚决反对。
殷一民还说,反对把贸易政治化,公司上下也在认真反思,他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并认为求人不如求己,反对某些国家单边主义破坏全球产业链。
目前各大发声
1.中兴:不公平!不接受!
4月20日早间,中兴通讯发布了《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中兴通讯表示,2016年4月以来,中兴通讯吸取过去在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教训,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合规工作,成立了总裁直接领导的合规管理委员会;组建了覆盖全球的资深出口管制合规专家团队;仅2017年中兴通讯就投入超过5000万美元用于出口管制合规项目。
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兴通讯过去两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通讯不能接受。
2.中国商务部:希望美方也不要低估中方的决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再回应美制裁中兴通讯事件,他指出,美方的行径引起了市场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普遍担忧,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我们希望美方也不要低估中方的决心。”高峰说,如果想通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迫使中国做出让步,那是打错了算盘。中方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心和信心不会有丝毫动摇,我们会进行坚决斗争。
3、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禁售令无协商空间 7年后才有望重启协商
北京时间4月20日凌晨,对于中兴的禁令目前没有扭转的余地或协商的空间,美国商务部新闻官Will Reinert称,要严格地等到7年后才有望重启协商。美国部分供应商已经开始执行“禁售令”要求,其中,英特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也已经知晓美国商务部的命令,并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并且,美国科技专家呼吁停止购买中兴通讯手机目前Google并未回应是否会向中兴通讯终止提供安卓系统更新。
从对方商务部官员的发言来看,他们对制裁中兴导致的国内企业受损也是充分估计的,最终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实施了对中兴的制裁。很显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兴违反美国政府相关规定向伊朗出售商品和技术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国家层面的对抗。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芯片领域制裁也不是第一回。早在2015年,美国就要求英特尔禁止向中国四家超算中心出售至强芯片;而此次中兴事件也不会是最后一回。
这个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的正常范畴。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以国家的力量,专门针对他国的一个企业,换成任何企业都是扛不住的。如果美国以同等力度对付三星、索尼、华为统统都是要跪的。
阿里率先行动,BT更待何时?
2018年4月19日,阿里达摩院宣布自研神经网络芯片Ali-NPU。据悉,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计算,性价比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达摩院由阿里投资100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它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
2018年4月20日,阿里再度爆出大新闻,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中天微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专注于32位嵌入式CPU IP研发与规模化应用,面向多媒体、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领域,全球累计出货超过7亿颗芯片。
目前,提供CPU IP Core技术的主要是ARM、AMD、IBM等英美公司。中天微可以说是打破了美国公司的垄断。对此,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 IP Core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 Core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微是当前我国唯一基于自主指令架构研发嵌入式 CPU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 CPU 供应商。
阿里巴巴的AI芯片梦
在BAT三大巨头当中,阿里算是在芯片、AI芯片等话题上投入最多的一项,不仅一直以来都在加码AI和AI芯片,在投资领域也持续动作不断。
除了2016年1月入股中天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外,近两年来阿里在AI及AI芯片方面的投资还包括:寒武纪、旷视科技、思必驰、小i机器人等等,其中涉及AI在细分垂直领域的诸多应用,包括区块链、边缘计算、新型存储、量子计算等。
2016年11月,阿里与腾讯一起参与领投了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的2300万美元C轮融资。
2017年8月,阿里投资了AI芯片公司寒武纪的近1亿美元A轮融资,寒武纪也因为麒麟970而被称为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AI芯片公司。
2017年11月,阿里集团内的资金又领投了另一家AI芯片公司耐能,相关数据显示,它所需体积可以缩小至主流神经网络芯片的1/40。
此外,国内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也都陆续进军云AI芯片领域,不过暂时以投资动向居多,其中百度在2017年8月发布了XPU,这是一款256核、基于FPGA的云计算AI芯片。
BAT对于芯片的研究
目前,除了阿里对外宣布研“芯”外,腾讯、百度虽然没有直接造芯的计划公布,但具备一些相关的技术。
2017年,腾讯云宣布已经形成FPGA、GPU和25G网卡云服务器的全矩阵AI基础设施计算平台,同时公布一系列技术和生态部署,包括推出1机4卡的FPGA云服务器、1机8卡的GPU云服务器,以及将把25G网卡部署在FPGA和GPU的云服务器上,为后续的GPU集群和FPGA集群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等举措。
去年8月,百度在美国Hot Chips大会上与赛灵思合作发布XPU,它是一款256核、基于FPGA的云计算加速芯片。不过,它的核心很小,没有缓存或操作系统,开发者只能用汇编语言,根据百度研究院欧阳简当时的说法,其效率与CPU相当。百度还在一个月后推出FPGA/GPU云服务器。
此外,百度去年还发布DuerOS智慧芯片,不过,这款芯片由紫光展锐RDA5981集成,采用了ARM公司mbed OS内核及其安全网络协议栈。
除了技术之外,BAT对AI芯片公司主要以投资为主。
至于互联网造芯片是否能够解决中国无芯可用之痛?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兴在美国被禁的状况下,大众也寄予BAT很高的期望。
摆脱“缺芯”之痛,“芯”土壤,需要更多的耕种者
事实上,近年我国芯片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中,2009年只有一家中国公司——华为旗下的海思。2016年,中国进入该榜单的公司增长到11家。但是相较于国际先进芯片技术,我国的芯片业发展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国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尽管政府扶持芯片产业多年,但中国在芯片自给率上,尤其是高端芯片上,并无太大突破。中国企业要走出目前技术集成商的尴尬境地,摆脱在核心技术被美国卡脖子的不利境地,需要在大举投入5G、显示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大芯片的投入。
目前阿里的芯片技术刚进场,路人的我们只能在一旁猜测另一位马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