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环境与旅游


适应环境与旅游
喻建国
人在生活中要不断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人的环境首先是人的自然环境,其中含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接着是人工环境,即人类在经营住地所留下的存在,如建筑、设施、耕植、疏浚等。再接着的就是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交通习惯、生活习惯、邻里关系等。
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必定已经适应了该地的环境,也就是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在同时,人们有一种希冀,想暂时换一个环境生活,体验一下新环境带来的刺激,这也就是旅游的普遍动机。旅游时也牵涉到一个适应环境的问题,新环境虽然能够为参加旅游的人带来新环境的刺激,但是这些新环境的刺激还是要能够纳入可承受范围之中,如果出现了不能接受的刺激,也就是出现了不能纳入可承受范围的新环境的刺激,旅游将不再是舒心的。
旅游设计者在设计旅游项目时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为不同的参加旅游的人们定身打造各种能够让参加旅游的人获得各种不同的新的环境的刺激,而且这些刺激都可以被这些参加旅游的人纳入可承受的范围,而不越界。
对于欲参加旅游的人群在考虑参加旅游时,要认真地对即将投入旅游的地区的环境做仔细的了解,该环境那些存在是自己想要寻求的新环境的刺激,自己是否都能够承受,如果存在着超出自己能够承受的环境刺激,也就是出现了自己不能够适应的环境内涵,自己就不能参与这样的旅游。如果旅游地提供的新环境的刺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自己也不要参与这样的旅游,否则这样的旅游将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旅游的效应将很差。
在参加旅游的初级阶段,人们大多寻求的新环境的刺激几乎全落在自然环境上,当人们参加旅游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人们寻求旅游的环境刺激就将从自然环境向社会环境扩延。到一个新地区,去体验那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交通习惯、生活习惯、邻里关系等。
旅游的深入会让人们在旅游中逐步进入旅游的高级阶段,到一个新的地区去,在那里投入民宿,和附近的原居民相处,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他们的吃穿住用,体验他们的生活习惯,体验他们的交通习惯,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这中间有更为深刻的环境刺激,而且是回味无穷的。要是再能够深入到新环境中的学校,投入新环境中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这里面适应环境的内容可就极为丰富了。会有这样的一天,旅游的高级阶段将成为旅游中的一个重要开面,这一开面的出现,还会为人类的融合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