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义,1963年10月出,1988年到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工作,现任亳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业务),主任医师,兼职副教授,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附属杭州一院等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由于拥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宋克义从一名医生通过选拔考试被上级部门任命为副院长。
宋克义在院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在长期从事急诊急救及危重症临床工作,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许多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和亳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13年获得医院首届名医的光荣称号。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在家人看来,从1988年从医至今已有30年的宋克义始终不忘初心,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从医生到副院长的几十年间,宋克义在岗位上勤恳工作,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工作的热情,还有一种爱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宋克义常说,每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带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去从事自己的工作,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有在心底无比重视和尊重生命的医务工作者才会对工作倾注更多的心血,才能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当作毕生的事业。
曾经,宋克义的许多学生都问过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加班甚至披星戴月,为什么每周日来查房不拿任何薪酬,而别人星期天加班要好几倍工资,为什么我们不行?宋克义只能告诉他们,因为你是医生,因为你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
其实,身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宋克义早已习惯了吃凉饭,从早到晚,急诊、手术室、危重病房都有宋克义的身影,他习惯了夜里随时被电话叫醒而离开家赶到医院的生活。宋克义常说,当有人生命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不会去问他是穷还是富,更不会说你有钱没有钱或者说你有权没有权,甚至不会去管他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在医生的眼里看到的只有生命。
从医生到副院长 30年不忘初心
30多年前,宋克义还是一名在医学院读书的学生,由于家在农村,看到很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病人缺医少药,忍受病痛的折磨,他便立下志愿,要成为一名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技术过硬的好医生。他先后到北京协和,南京鼓楼,杭州一院进修学习。从医生、主任医师到副院长,宋克义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努力,他让许多即将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据了解,从医后的宋克义一心投入到一线临床工作中,2013年被评为副教授、主任医师,从年轻医生成为主任医师,并成为亳州市乃至皖北地区较为有名气的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宋克义立志将在岗位上更上一层楼,救助更多的患者。
宋克义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是一名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在担任副院长之后,亳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当地临床重点专科甚至是皖北的龙头,不仅如此,医院还培养了一批具有特殊能力的精英人才。虽然变化很大,但宋克义初心不改,一次次极限挑战的最终目的是为生命守护,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救死扶伤的精神在他身上完美地体现着
很久之前,记者便要求采访宋克义,但均被宋克义委婉谢绝。他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在一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没有什么可写的。然而,在妻子的眼中,宋克义是一个好丈夫,在孩子的眼中宋克义是一个好父亲,不过,在全家人的看来,宋克义虽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却爱医院胜过爱家。
宋克义的妻子王保云说,宋克义的从医故事说上一个月都说不完。经过再三要求,王保云向记者统计了她认为宋克义比较重要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王保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处理H7N9 Sars(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症) 中,宋克义不畏被传染的可能亲自查房鉴别诊断,并身先士卒几十个小时没合眼,因此诱发高压血200mm_150mm/Hg,服药后继续坚持一线工作。
而类似,抢救一个多月因服3911毒药,在某机关大院喝下500毫升群众;2013年2016年共计3例H7N9确诊,指定为治疗专家组组长,全程参与治疗方案制订与措施的执行;2017年全省公共卫生与防疫工作代表大会上代表亳州地区作经验交流得到同行认可;带领ICU团队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在2017年获黎介寿肠道屏障研究基金会三等奖等,王保云能随口说来的实在太多太多。
很多位在多年前得到过宋克义救治的亳州市民如今已成为了朋友,在这些朋友眼里,从医30年并救过无数患者的宋克义将救死扶伤精神完美地体现着。“据我们发现,宋克义的电话24小时从不关过机,公休也好几年没休过,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宋克义爱医院胜过爱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