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人生得益于《道德经》颇多。就是至圣先师孔夫子,也要向老子李耳请教。他老人家长途跋涉,自鲁至洛阳向时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李耳虔诚问学。他听了老子一席话,出门后对弟子说:“我知道鱼怎样在水里游,鸟怎样在天上飞,兽怎样在地上走,却不知道风云之中的龙到底是什么。今天见到的老子,就是这样的龙。他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
老子是先秦时期孔子、墨子、孟子、孙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智人的启蒙导师,他的学说获得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高度赞赏。思想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取之不尽。”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阐述他的治国理政方略:煎小鱼如果经常翻腾它,鱼碎了,就不能吃了;治理大国,如果多变,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必然劳民伤财,搞乱国家。几任联合国秘书长包括安南、潘基文在内,常引用《道德经》中“善士者不武”“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等集语,引导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老子常用日常之物如水、弓、谷、车轮、器皿等形象地说明深奥的哲理:至柔如水,却能冲决坚石;一只碗、一间屋空了,才能盛饭、住人;虚怀若谷了,方可增长智慧;书法、绘画留白了,更显咫尺天涯、丰富多彩。
《道德经》是一部论述天道、宇宙、万物、军事、政治、经济、教育、修行、建筑、艺术的哲学大书,也是一册语言巨著。精炼五千言,竟有上百条箴言、熟语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日常语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无欲而自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金玉满堂”“功成身退”“出生入死”“宠辱不惊”等众多成语。仅此一端,已使得诸多文化从业者,佩服而叹。
美国《纽约时报》曾郑重评出世上最著名的十大作家,老子排名第一。目前全球各大小语种翻译《道德经》的译本,阐释它、评论它、关注它的著作,已有三四千种之多。《道德经》在各国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但《圣经》是古代犹太民族的集体创作,而《道德经》是2500年前老子一人所写。《道德经》和《圣经》一样,内在精神是相通的,都是不朽的人间瑰宝。《道德经》这部宝书写于纪元前灵宝县(古称桃林县、弘农郡)的函谷关,因而那道远古雄关,一直是古今文人高士多年来守望登临、瞻仰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