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拥堵的城市提个建议
当我国经济发达了,生活丰富了,交通便利了,于是,很多城市病便应运而生。最为典型的就是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使得以前的城市规划明显滞后,城市交通大为拥堵。于是,地方政府开始了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理,比如限购汽车、单双号限行、外地车限行等等,都知道是临时措施,但是临时到什么时候?会有什么长期措施解决拥堵?没有定论。但是,城市建设还在进行,汽车仍在增加,拥堵继续蔓延,经过观察,我提几个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现状分析:
以北上广深这些拥堵比较严重的城市来看,除深圳外,北上广都是多年的老都市,虽说都经过了大的改造,但是手法都没有脱离传统,以致到搬出江郎才尽,搬出不让买汽车、不让车上街的措施。本来住宅小区的车还有地方停的,一部法律将本应属于小区业主的停车位产权又交还给了开发商,让开发商又赚一份钱。
建议一:
第一个建议是只要取得共识,实施最简单。
立即改变拍卖私家车牌的方式:目前城市的汽车还处在正增长的趋势,一线城市每年增量几万辆到10万辆不等,但是,随着城市管理者对拥堵造成的原因慢慢有了认识,各种分流措施和道路、轨道交通、共享经济的发展,很多非迫切用车的车主选择改用其他交通出行,造成停车场闲置汽车占用停车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造成一边买车越来越难,一边大量车辆闲置不用还占用停车位的奇怪现象。
所以我建议,拍卖车牌的来自收购出卖二手车的车牌,拍卖车牌所得扣除费用全部返还给原车主,并保留5年以上的再次购车上牌权利。
这样一来,很多暂时不用车的车主都会选择卖车,僵尸车逐渐变成市民可以支配的资金,而且以后几年内随时可以买车,买新车,买好车,政府也不用为车牌增量发愁,真正做到了总量控制,随着地铁等其他出行方式的改善,人们可以考虑不买车,汽车拥有量甚至由增量变为减量。还能大幅缓解停车压力。由于设置了保留几年的自由购车权,即设置了一个可供调节的蓄水池,闲置车主短期可不用支付私家车费用,而且拿到一笔资金改善生活,会有一个排队卖车和卖车牌的高潮,是一个长期调控措施。
建议二
第二个建议相对工程量较大,但是我认为还是一个根本解决交通拥堵的长效措施。
在建筑密集,人口密集的地区开始建设架空非机动和人行道,这是在地面以上汽车道、地面人行道以外新建的架空缓速观光道。
这条道建成网络后,连接商业楼宇、地面交通、地下交通、交通枢纽等一切需要连接的地方,经测算人流后决定面宽,是否容许专用的桥面使用的共享单车?是否建设专用的共享单车停车平台?那是后话。最大的好处是为行人找到一条不和机动车冲突的第三条通道,地面交通也可以大幅调整十字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等,以增加机动车通过率。
这一种高架人行道的方式在香港已是比较多见,但是香港的目的多为商业地区增加商铺经营面积,而我们更多的要为解决拥堵而建设。
由于高架路承重不大,因而施工容易,完全可以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安装的方式施工。一些新建的楼宇,高架人行道路要求在楼宇中的道路组织设计中同步安排并配建。
要知道限行限购都是无奈的,没有长效解决方案会带来更严重的无奈。
此文刚写的,第一次发出,望转发,希望为堵得厉害的城市做一点可操作的实事,但是不要在限购限行上动多脑筋,那是没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