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传强:成功属于沉默和隐忍的人


田传强:成功属于沉默和隐忍的人
 
民国时期的走红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成名要趁早。”这句话误导了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以为趁年轻成名、成功才是王道,完全忘记了人生是需要踏实修炼和潜伏的。事实上,张爱玲本人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发展,处处碰壁,最后病死一间阁楼,一个多星期才被人发现。这正对应了《菜根谭》中说的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年少成功、成名的快事,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厚积薄发、后发而先至。他们在年少时并不显眼,甚至比同龄人还略逊一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他们渐渐显露锋芒,在人生的赛道上实现了超越。
 
日本人对这一点理解相当透彻。
 
德川家康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政治家。他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够做到默默地积攒实力。虽然成名很晚,但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青年时代不当出头鸟,也不主动消耗实力,而是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蓄力代不当出头鸟,也不主动消耗实力,而是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蓄力待发。不信你看,在他年轻时,最大的风光属于织田信长;到他壮年时期,丰臣秀吉独领风骚。而他总是那个不被人注意甚至有些被人瞧不起的人。
 
后来,狂极一时的丰臣秀吉因为好战冒险,派兵挑战当时无比强大的中国明朝。明朝派出精兵强将,丰臣秀吉不堪一击,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随之病死。这时,已经“潜伏”得差不多的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顺理成章走上历史的前台。一展才智,统一了日本战国,拉开德川幕府时代的序曲。这时世人才发现,原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川家康每一年都没闲着,一直在增强自己的实力!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就像背负着沉重的行李走路,急躁不得。”这句话可以视为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在不惑之年才登上成功舞台的德川家康,经历了充足的孕育,所以打下的江山持久稳定。这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少年成功存在运气和偶然因素,与其相比,大器晚成则是可以追求和自我控制的。苏东坡的老爸苏洵,《三字经》中有一句是这样写他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当了二十七年的文盲才开始读书,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苏门三父子的美名,还教出了一个大文学家的儿子。再看看神童仲永的故事,从小聪明无比,长大后却一事无成,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岁月的无情。在成长过程中,时间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它会考验一个人的恒心、自控力,还有对未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所以,少年天才并不可靠,与他们联系最多的一个词是“昙花一现”。只有那些甘于潜伏和隐忍的人,在残酷的竞争中才能笑到最后。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也验证了“老当益壮,大器晚成”的道理。这些伟大人物,早年大都颠沛流离,作品不被认可,想法遭到排斥,直到晚年才受到追捧或者重视。艺术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都是到了晚年才成名的。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林妙可,一曲成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有人羡慕说:“如果我的女儿也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
 
恰恰相反,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是平凡的,因为过早把孩子抛到大众面前,让她成为一个“优秀得让人嫉妒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孩子从小就面对闪光灯,潜意识中极容易埋下虚荣的种子,而虚荣是一剂毒药,很可能让孩子长大后滑入失败的深渊。如果父母引导不当,再聪明的孩子都会错过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一定要牢记,上帝总是厚爱那些沉默和隐忍的人。年轻时看到他人风光,我们不必眼红嫉妒,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事,积极认真地做人,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成功!
 
文/田传强(技术总监微信:291728240验证:田传强)(QQ:3450498865)针对实际市场参与者,考虑到部分市场窗口对于实盘交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可与笔者沟通交流,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操作。对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关注田传强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