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军海外要“入境问俗”


 

共享单车进军海外要“入境问俗”

作者:刘植荣



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杀了个狼烟四起,尸横遍野(到处是残损的共享单车),最近,又把战火烧到了海外,开始在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投放,但市场开发并不理想。

欧美城市公共交通高度发达,私家车保有率较高,留给共享单车的市场份额不大。例如,英国伦敦人口只有880万,就有11条地铁,总里程402公里,有270个地铁站,一些线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营;有673条公共汽车线路,19000个公共汽车站;有23000辆出租车日夜穿行在大街小巷,另外还有42000辆网约车;伦敦智能桩共享单车系统有13600辆自行车,839个桩站;伦敦54%的家庭至少有一辆车。在像伦敦这样的城市投放无桩共享单车,发展空间很有限,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在没有自行车道的城市投放共享单车等于白投。外国不少城市道路没有开辟自行车道,在这样的城市投放共享单车骑行率很低,没人骑用当然也就无法收回投资。2017612的英国《卫报》报道称,ofo在新加坡投放了6000辆自行车,但很少有人骑用,因为新加坡道路没有自行车道,骑自行车是很危险的事情,多数人选择公共汽车或地铁。Procter & Gamble公司32岁的技术人员曹浩青(音译)就认为新加坡不适合发展共享单车,他对记者说:“新加坡的无序停车问题已经很严重了,ofo和摩拜会让这种状况更糟糕。”

外国城市对共享单车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停放。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任何私人或公司不得大面积、长时间占用,自行车停放和汽车泊车一样,必须停放到政府规划出的自行车停放点。所以,要想在外国城市投放共享单车,就必须与政府协商,签订合同,接受政府监管。媒体报道称,Bluegogo20171月在美国旧金山投放共享单车遭到市民投诉,不到4个月即被政府叫停,因为无桩共享单车不符合该市的法律。还有一家中国企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投放共享单车也被叫停,因为无序停放需要市政雇员清理,而投放企业却不为此支付费用。

欧美国家对自行车上路有严格的规定。欧美国家的自行车制造规范标准高,对骑用自行车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他们的自行车大多是变速的,而且必须有前后车灯,和汽车一样,晚上骑自行车上路不开车灯是违法的。一些外国城市还要求共享单车必须配备头盔。在德国,骑自行车和开汽车一样,要考驾照。德国城市交通管理非常严格,连狗上街也必须有“执照”,要把宠物狗送狗培训学校,知道走斑马线、不闯红灯,获得“毕业证书”后方可牵出去遛狗。

中国共享单车的支付模式在一些国家是非法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普及率似乎比欧美国家还高,这不是因为欧美国家科技不发达,而是他们的法律规定一些支付必须用信用卡,以便于税务部门监督纳税人的收入和消费情况,稽查逃税。美国的联邦税法就要求共享单车必须用信用卡支付,不准用现金或第三方支付。由于美国信用卡持有率很高,身上有张信用卡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共享单车,或用信用卡购买一年的会员获得电子钥匙,使用倒也方便。

共享单车被引进中国后之所以迅猛发展,这还是由国情决定的,我们的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居民的短途交通问题,但共享单车的无序投放、疏于管理也引起城市秩序的混乱。共享单车要走出国门,不能把“中国模式”照搬过去,一定要“入境问俗”,了解他们的交通现状和各项法律规定,否则,要么“水土不服”很难存活下来,要么被当地政府驱逐,反而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