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瑞:放弃沉没成本,止损就是赢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已经发生并且不可回收的支出,比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默成本”。通常情况下,“沉没成本”归属于历史成本,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方式、决策,都很难摆脱“沉没成本”的干扰。

 
  一
 
  自己在家做了一道菜,实在难吃,勉强吃了一半再也吃不下去,怎么办?
 
  如果倒掉,那卖菜的钱、做饭付出的劳动、水电煤的费用直接变成“沉没成本”;如果接着吃,那越吃越难受,身体感受超负荷,无异于增加成本。
       
  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能很迅速地做出决断,果断倒掉那盘倒胃口的菜。
 
  二
 
  男人追求女人,送了许多鲜花、口红、包包,吃了许多饭,看了许多电影,结果换来女人一句话“我们不合适”,男人要怎么办?
       
  果断分手,男人送的包包、口红、鲜花,吃的饭、看的电影都成了“沉没成本”;如果上蹿下跳着打死不分手,相互折磨相互伤害,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无异于增加成本。
 
  但即使是放弃一段不和谐感情,也不会像倒掉一盘倒胃口的菜那么简单。
 
  三
 
  千挑万选挑中一个投资理财的项目,各种能赚钱的美好预期,结果突发意外情况,钱没赚到反而赔了一半的本,怎么办?
 
  马上撤资,那么前期的投入,赔掉的本钱就都打了水漂,换上了洋气的名字——“沉没成本”;如果不甘心就这么“赔了夫人又折兵”,要力挽狂澜赌一把,就要继续投资,追加成本。
       
  虽然我们都能明白,一次不成功的投资,和一段不和谐的感情、一盘倒胃口的菜从某种角度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越多,赌徒精神越重,放弃“沉没成本”的勇气也就越小。
 
  很多人都炒股票,有的赚有的赔,赚得多的人可能不是资本最多的人,不是消息最灵通的人,也不是知识储备最丰富的人。赌徒上了赌桌,赢钱的时候倒还能明白不可“恋战”的道理,输得越多反而越穷追猛打,越想翻本。
 
  不管是生活、恋爱还是投资理财,懂得放弃“沉没成本”,及时止损就是赢,保存实力改日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