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贫富分化”与“内需”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集中体现在二个方面。1)离外国人的距离。2)离政府的距离。

  离外国人距离近的地方好赚钱,越近越好赚。上海就比杭州更好赚钱,并不是上海人比杭州人勤劳。而是外国人登陆首选上海。陆家嘴又比桃浦新村好赚钱。因为外国人优先入住五星级酒店,而不是工人新村。

  同样道理,离政府近的地方好赚钱。省比市好赚,市比县好赚。因为中央政府不断地印发纸币,钱总是最靠近财政部,然后靠近地极市,最后才靠近县和乡。

  导致的结果,就是并不靠“劳动致富”。好比我每年养猪积蓄3000元。但政府每年通货膨胀10%。

  那我财富到30000元时,就增长不上去了。每年的养猪劳动所得,都被存款“缩水”抵消。三十年过去了,日作夜劳的农民依然贫困。只有靠近政府拿项目的人才能发财。

  如果放弃了“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没有了央行滥发纸币,则劳动可以积蓄财富。而投机无所获得。

  我们整天在喊“增强内需”增强内需。宏观金融不改变,内需如何增强?

  最简单的一点,你货物都拿到国外去卖了,国内的消费又怎会起来???

  我们整天喊削减出口,汇率不改变,出口又怎么会降下来?

  促动内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外销”的商品,全部拿到“内销”上来。国内商品数量增加33%,价格下跌1/3。人民生活极大富裕。

  我原本每月赚3000,花2900。“内需”无法再增加。现在物价跌了,买完水电米油电脑球鞋后,只花了1900。天下还有比这个舒心的事么!

  物价下跌1/3,家庭“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各样新消费,新娱乐,新休闲层出不穷。整个社会欢乐极大娱悦,服务业比重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