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资金作为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特殊属性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的主要内容来看,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资金并不是直接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的,而只是其他非资金形态生产要素的货币化表现形态。理论上而言,以信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资金,之所以能够成为其他非资金形态生产要素的货币化表现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商品等价交换作为前提条件的,其主要表现为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资金,是商品由使用价值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的结果,其主要通过尚未进行由价值形态向使用价值形态转变的货币表现出来,这种货币最终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由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形态向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形态转换的方式来实现[1],就此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一定时期社会生产要素的充沛程度,不在于信用货币资金量的大小,而在于与信用货币资金相对应的技术、资源、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储备数量。一般来说,在信用货币发行相对适度的条件下,信用货币资金与技术、资源、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处于相对匹配的水平,其主要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产品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停留在流通中的信用货币资金主要是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流通中介而存在的,根据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相对统一的原则,这部分作为社会生产流通准备的资金,应该有相应的以技术、劳动、管理和资源等生产要素与之相对应。由于上述非货币形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上一期生产的结果,就此而言,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与上述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相对应的资金供给规模应该是恒定的。如果信用货币资金供给出现规模的扩大[2],其必将增大上述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受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成本决定价格因素影响,其必然会增加本期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价值总量。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供给规模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张,其主要表现为在本期生产过程中,以资源、技术、管理和劳动为表现形式的非货币性生产要素,除了通过本期生产实现有效产出之外,还有新增的非货币性生产要素的加入,其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的不断扩张,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3],以前没有进行商品交易的新技术加入生产过程[4],以前没有进行商品交易的新型管理方法加入生产过程[5],这些增量的生产要素供给在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的条件下要作为生产要素加入生产过程,在保持生产要素价格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就必须通过中央银行发行增量信用货币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由使用价值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变,以此使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在社会化再生产的影响下,随着增量生产要素供给规模的进一步增加而出现大幅增长。当然,在增量生产要素供给规模扩大的条件下,与增量生产要素供给增加所对应的增量信用货币发行,所导致的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社会价值总量规模的扩张,能否有增量的使用价值总量与之相匹配,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之后能否产生有效的产出,这种有效的产出主要通过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形态体现出来。
二是生产要素组合所产生的增量利润水平[6],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增量利润需要通过增量信用货币供给的方式体现出来。由于增量利润主要表现为生产的结果,因此,与增量生产要素扩张所需要的信用货币供给在生产之前进行扩张不同,与增量利润相对应的增量信用货币供给主要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之后进行供给规模扩张的。一般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利润的获取与商品生产的使用价值效用[7]成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商品利润提高所导致的增量信用货币发行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增长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可以保持相对一致。由此可见,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只有增量信用货币供给有切实的生产要素扩张作支撑,在增量生产要素组合能够实现有效产出的条件下,才能在物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总量与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共同增长,否则,其必然会导致物价的进一步上涨。在实践中,这种物价的上涨,既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也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涨。根据以上分析,考虑信用货币条件下信用货币使用的国界限制,在信用货币作为生产要素货币化形态为生产做准备的条件下,存量信用货币在一国的自由流动,不会改变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价值形态与以初始形态生产要素或次级形态生产要素作为表现形态的使用价值形态之间的配比关系。而对于外国资金而言,由于信用货币使用的国界限制,如果出现单纯地以外国信用货币资金作为表现形态的资本流入,那么,其对于外资流入国原有的价值总量与使用价值总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就会产生影响。
[1]这里所说的商品,既包括消费品,也包括投资品。
[2]其主要表现为通过政府发行信用货币以及吸引没有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做支撑的外国资金,所导致的国内资金供给规模的持续扩大等方面。
[3]鉴于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供给规模的扩大,既表现为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增加,也表现为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导致的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生产规模的扩大等。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其主要表现为高素质劳动力的加入等,如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等。
[4]必需指出的是,掌握新技术劳动力的加入,已经作为劳动力要素供给规模扩大的因素考虑了。
[5]必需指出的是,掌握新型管理方法劳动力的加入,已经作为劳动力要素供给规模扩大的因素考虑了。
[6]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既可以包括存量的生产要素,也可以包括社会再生产规模扩大之后的增量生产要素的扩张,其对于信用货币供给的影响,前面已经论述。
[7]这种使用价值效用,既表现为使用价值数量的扩张,也表现为使用效用的不断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