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房子多大,而是房里的笑声;幸福不是开豪华的车,而是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投资一夜暴富,而是在你刚接触投资时遇到让你少走弯路的人!
“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不符合逻辑。每逢新年结尾,领导做工作报告,总是会强调:今年是最困难,关键的一年,似乎今年大家是扛过去了,则今后就可以迈向康庄大道。但如何来证明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呢?这需要给定一个时间序列,从过去到未来。单从历史数据看,就基本可以否定今年是最关键一年了,因为“最关键”的只有一年。当然,领导有领导的管理艺术,年年都是最关键,无非是让大家知道他的难处,也暗示大家一定要听话,众志成城、攻坚克难。
而在我们的投资圈里,也经常可以发现有这么一两个会语出惊人的哥们。比如在技术分析盛行的年代,经常有人说明天是最关键的一天,如果放量再跌,则形成死叉,则熊途漫漫,应该清仓离场。而在当今技术分析已经被淡忘的时代,同样也经常出现危言耸听的结论。且不说这结论是否正确,就逻辑而言,虽然有点夸张了,但确实又得到不少人认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兼有理性与情绪的双重性,故在预测过程中经常犯一些很简单的统计学常识性错误,即在多因子分析中,给了“今天”发生的因子过大的权重,过度依据目前的状况来推测未来。中国有很多典故来描述人在认识事物上的缺陷,如坐井观天、一叶障目、刻舟求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思成认为这说明人是知道自身在认知上存在的这些缺陷,但却很难克服。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是把人当作理性动物,但人却又有感性的一面,即便是经济学家本身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何现实中时常会出现“集体误判”的原因。
此外,思维定势的存在,也会导致分析过程的简单化。如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过去是投资,今后呢?有人认为还是投资,而投资由政府来主导,故结论是中国经济未来还是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这种分析理由从过去30年看,似乎是正确的,但即便看似正确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不够深入的。因为投资高增长要维持下去的前提是不断要有新的资本来源,来源无非是两部分,一是所投资项目创造的现金流,二是财政收入与举债。从目前的投资状况看,项目所创造的现金流越来越少,随着政府债务的增加,其举债规模上也得有所约束。尤其是民生方面欠账太多,老龄化问题意味着政府财政已经到了还欠账阶段。
所以思成认为一定要学会系统性思考的习惯,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思维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思维有问题,则行为失当的概率就大增,所以,思维会决定你的职业前景乃至命运。古代的科举制度,尽管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毕竟能够推行近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面。即一篇命题作文,是可以反映出你看问题的视角、分析方法和系统思考能力,还有主次轻重的段落布局能力。
“You just wait,until the money lying in the corner,all you have to do is go to pick it up”
罗杰斯说过,你只需要等,直到有钱躺在墙角,你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过去把它捡起来,投资就是这么简单,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和分析师,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还等什么。
郭辉盛寄语:任何成功的投资者都需要遵循严格的交易原则——不套单,不锁单!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然做不好交易,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可仍然不能游刃有余,如果我们不贪婪,我们不会被打败,如果我们不恐惧,我们将获得胜利,有时候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但发现最后能懂的只有自己,市场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没有人注定倒霉,但注定有一批人将被市场所淘汰,战争不会给军人解释的机会,投资人并不会因为你是弱者而享受优先待遇,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剩”者为王。笔者愿和您共同前行!
文/公众号/郭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