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生产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在这三个部分中,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具体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初始阶段,体现人类劳动的生产资料还没有出现,社会生产发展更多地是依靠人类劳动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其主要表现为人类通过共同的协作,进行狩猎以及农耕活动,在此生产活动中,人类协作劳动和作为劳动对象的猎物、土地、种子在当时生产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开始利用自身劳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制造用于狩猎和从事农耕的生产工具即生产资料,其主要通过梭镖、石斧等工具表现出来,生产资料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发展了冶炼技术,钢铁、青铜等金属工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进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以犁、牛等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犁、牛等生产资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替代了前期人类单纯地依靠劳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局面。理论上而言,人类通过自身劳动例如用手也可以对土地进行翻新,但是这种单纯依靠人类自身劳动进行生产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既影响了生产效率,又使生产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犁、牛等先进生产资料的出现,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也是与人类劳动密切联系的,其既表现为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又表现为这些生产资料必须与人类劳动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三)工业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人类生产资料的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蒸汽动力所推动的机器化大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由此使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纺织、化学、电力、造船、汽车、航空等行业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生产资料的生产制造出来。理论上而言,生产机器设备的生产资料生产一般被称为工业发展的母行业,其主要表现为铸造设备的发展,而铸造设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又是能源、金属与人类脑力劳动(主要表现为技术)、体力劳动(主要表现为工人)相结合的产物。而纺织、化学及电力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又必需依赖以机器设备形式表现出来的生产资料。这个阶段,机器设备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呈现消耗大量能源和金属材料的典型发展特征。
(四)信息化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生产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以电子、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在电子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制造芯片等生产发展所必需的高精密设备,与工业化时代相比,这种设备的发展并不是体现在能源和金属的大量消耗上面,而是体现在其制造技术更加精密上面;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的生产过程中,以人类编程为代表的软件技术的发展,成为信息化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人类劳动直接成果的软件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生产资料和劳动要素在现代服务业和精神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进入现代经济社会以后,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以文化、艺术、体育为代表的精神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生产资料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言之,以软件外包、创意设计、医疗保健为表现形式的服务业的发展,使人类劳动在社会产品生产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虽然上述服务内容的出现仍然需要借助于电脑以及医疗设备等生产资料,但是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比,电脑、医疗设备等生产资料在产品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而文化、艺术和体育作为代表的精神产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自身劳动,例如文化主要表现为作者根据一定的素材、借助笔及电脑等工具进行创作的过程,艺术和体育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自身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的现场劳动。与信息化时代相比,现代服务以及精神产业的发展,在更多程度上使人类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