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话生态—承德生态城市、生态产业园建设


转型升级话生态—承德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
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建设篇
胡占华
    
生态经济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发展生态经济,达到生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打生态环经济升级版,形成了“生态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走出了具有承德特色的生态经济支撑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绿色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绿色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要围绕生态、宜居、美丽城市建设,坚持让生态绿色和文化成为城市的底色,把生态绿色发展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集中精力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倡导生态绿色建造和生态绿色出行,以生态绿色理念提升城市品格。在中小学开展生态绿色教育,培养市民生态绿色行为养成。 形成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支撑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产品服务体系。
一、生态城市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城市生态学家0. Yanitsky提出了‘·生态城市}Ecopolis)”的概念。随后,人们从城市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经济学、复合系统等不同的角度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体系也得到了多种描述和发展。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最优化。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形成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支撑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产品服务体系。
二、生态特色小镇
   小城镇化的生态重建,一方面是满足相当多的本地农民走进城镇,过上一个如同城市里人的生活,享受医疗、就业,和城市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着未来巨型城市人才可能自由流动到新型城镇化生活打下基础。生态城镇化发展是双向的,既满足了当地农民发展创业需要,还为将来储备相应与发展的人才作好准备。生态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
  1、特色鲜明的产业特色
  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
  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5、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三、生态社区
     生态社区主要注重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和居民的生态环保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
四、生态乡村
     生态乡村与生态社区一样注重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和居民的生态环保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同时注重解决生态乡村的清洁能源利用和垃圾处理。
五、生态产业园区
   生态产业园Eco-industrial Park, E工P)是一个商业社区,
企业之间通过物料、能源、水等物质的共享与协作,获得环境和经济绩效。通过这种协作,他们获得的集体利益比各自独立获利的加总更多生态产业园与传统的工业园区不同,要考虑产业间相互协作问题,更要考虑这种协作的成本问题。对于被利用者企业要权衡废弃处理与被其它企业利用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对于利用废弃物的企业而言,要权衡利用别的企业的废弃物与原始物料的价格对比问题。因此要合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一个强有力的E工P组织机构;
    2、通过一个核心的项目团队,吸引潜在的加入者;
    3、规划的指导方针和目标要考虑社区层次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标准;
    4、要有详细的发展规划;
    5、做好项目风险管理;
    6、市场规划和产品交换的经济分析;
    7、潜在的E工P成员分析和营销战略;
8、分析降低管制成本的潜力。
集成的生态产业园(工ntegrated eco-industry parks,工E工Ps)
    集成的生态产业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园是为了鼓励通过产业簇群实现产业生态而专门规划和设计的;
    2、园区内的企业围绕一两个核心的电力或化工企业形成复杂的协作关系,
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产业园主要围绕电厂形成,我国的贵港生态产业园主要围绕
制糖企业形成;
    3、园区的规划与设计针对废弃物的流动和利用变得复杂多变,需要根据
类型进行集成和优化;
    4、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也根据簇群企业的类型不同,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划
和设计。
网络生态产业园系统(Networked eco-industrial park system, NE工PS)
    NE工PS目前形成规模的比较少,主要在日本得到了部分应用,它具有以下特
占.
   1、 NE工PS代表了E工Ps在都市区域或全球区域宏观层次上的战略联盟关系;
    2、 NE工PS的出现是基于各生产企业在空间网络上寻求协同合作的结果;
    3、NE工PS合作的原因也在于他们相互利用废弃物可以获得比使用没用过的
原材料更低的价格;
    4、当然,NE工PS不仅仅是一个废弃物交换市场或系统,它也能够被设计为
鼓励合作者之间在废弃物处理或产品再生过程的交易与协同。
生态产业园规划
    由于集成化的管理、协作和生产,生态产业园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模式,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据资料显示,生态产业园通过工艺改革、产品创新、功能革新和系统更新可分别提高生产效率2倍、5倍、l倍和20倍左右「139]。为此,各国纷纷着手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但由于生态产业园区与一般的工业园不同,在规划时要注意从项目选址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做好规划工作。
项目选址规划
    在项目详细规划以前,要在宏观层面进行以下方面的规划审计:
    1、首先在需要规划的城市或者区域内,对各生产源头的废水、物料、能源的流量和流动模式进行评估;
    2、识别在规划区域内所属企业实际的和潜在废弃物的商业可用量;
    3、产品利用废料、废水和能源的环境风险和经济风险评估;
    4、废弃物的流动、集中与运输分析;
 

       目前承德还没有把生态城市、生态特色小镇、生态社区、生态乡村、生体啊产业园建设与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考虑,今后随着承德生态城市建设,系统化考虑必然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