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会来,所以一直在等你。
为什么标题是旅行日记?而不是旅游日记?或者只单纯是日记呢?
旅行讲究是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悟,凸显的是人生命的体验、成长和升华。而旅游是去看风景,满足眼球对美景的欲望。
如果是写日记,每天记录发生的事情,第一我觉得我做不到,第二我认为记录日常杂事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从发生的事中看见那份生命的纯粹和美丽,或者洞察那份起心动念,和宇宙能量的意义,才有意义。只专注个体,没有意义,只有把个体和世界万物链接才有意义。
所以,我选择旅行日记为标题。旅行可以是切切实实的出去旅行的体验。但我认为,看一本书得到的心灵体验,或者学习一门新技能的过程和体验,或者做家务时的纯粹体验,或者学习某一类课程的真实体验,或者跟某位高人交流的体验等等,都是生命的一趟旅行。

心灵经历过,体验过,跟不去经历,不去体验,已经完全不一样。能量无法被消灭,只有通过施加某种力量让它改变存在形态。就像水,给它加热,它会蒸发成蒸汽;把它放在零下温度,它会结冰。我要记录的是这个过程和过程中的心灵能量和意念的流动和转换。

从大年初三晚上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这是我祈祷的结果。我想静静陪伴自己。
刚开始那几天,还蛮好的。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醒了就去做早餐吃,然后接着泡中药喝。接着是复听易经奇门数码课程,或者出去散散步,透透气。
可是,昨天,感觉到一个人在屋里呆久了特别闷。闷得心理发慌和堵塞。我知道,自己在屋里窝久了,只学东西,没有交流,没有向外面输出,能量已经不流通了。就像一个水池的水,只有水进来,没有通道让它出去流动,这池水一定会发臭。
所以,我感到闷的同时,马上换衣服,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巴马的深山老林,去尽情呼吸来自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但是,我在广州大城市啊,能见到绿化已经算不错了,那还有原始森林啊。?想得美!

我在小区一条有绿化的商业街来回走动。一边走动,一边跟朋友用微信语音聊天。慢慢的,感觉那股又闷又堵的能量散开。可是,还是不够舒畅啊。我要的是心理的舒畅。我知道,我要与身边的人有能量温暖的交换才行,而不仅是通过高科技获得的交流。人工创造的工业世界,永远无法代替原始生态的世界。
我的家人都不在广州,我去哪里跟人有直接温暖的能量交换?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西餐厅。因为是元宵节,每一桌坐的要么是一家三口要么一家几口,亦或单身男女聚在一起用餐、聊天或拍照。
我静静地坐在一个沙发上,等待披萨。
我慢慢观察着每一桌的客人。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慈悲和关怀,时而抚摸头部,时而给他喂吃的,时而低头窃窃私语,孩子无忧无虑地吃着西餐,时而撒娇,时而要母亲陪他看东看西。好温馨的画面。
神奇的,看到这一幕,我被他们的能量感染。他们之间亲密、慈爱、乐其融融的能量被我吸收。我瞬间感到好温暖。瞬间感到我不是自己单独存在在这个世界。我是跟他们是一体的。心情变得愉悦而舒畅。
一个6寸的水果披萨,我把它咀嚼完,觉得很满足。因为味道,材质带来的口感都很棒。吃完刚好八分饱。我一般吃饭喜欢吃八分饱。要的是填饱肚子时,身体还感到舒服。
吃完,我还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感受这整个西餐厅的温暖氛围。我也感到暖暖的。
回来路上,我感到自己形单影只的孤单,顿时觉得,有一个家的温暖也是挺重要的。
可是,我还是不想结婚。喜欢自由。有了家庭,就会有日常琐事的羁绊。如果独处感到闷,就像昨晚,可以跟西餐厅的一群陌生人,进行一场无声的能量交换。
这场体验,我会记住,也会运用。当自己长期生活时,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去到穷乡僻壤的农村,除了学习、运动、看书、工作,必须与身边的人有交流的时间。可以是语言的交流,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交流。
但是,我写到这里,对那些隐居在深山老林几十年不出来的人,感到非常好奇和有兴趣。他们在荒无人烟的野外,是怎样生存下去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维度?
生命在于动静结合,在于能量守恒。
我的职业是易经文字老师,使命是传承易经文字。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易经文字是什么?
易经文字本是中国中文研究所二年级教材最后一部分的内容,由于文化大革命这块文化即将失传。所以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也没办法接触到这块内容。
所有图书馆和网络海洋都找不到这块知识宝藏。
易经文字顾名思义是研究易经相关原理、定律和文字用在人姓名上的应验。文字就是中国方块字,也叫汉字。
汉字的圣经是正版康熙字典。所以,我们研究的是康熙字典里每一个汉字的由来和它的属性、五行与及运用在人姓名上的做用和验证。
易经文字是易经文化里面的真枪实弹,是宇宙能量和人体的亲密碰撞,是汉字灵魂在人生命里的真实呈现。
易经文字(姓名)犹如空气般会让人忽视它的作用,可是它却可以夺人生命和破人财产。
但用易经文字取对名字,也可以让你的人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我是陈沛甄13138634141,微信公众号:易经起名陈沛甄。正在传承易经文字绝学,咨询过名字的人都说很准,改过名字的人都说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