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副教授周子衡老师在小米公司内部组织的“名家小灶”分享活动中,为大家做了题为《账户革命——新经济、新金融之路》的主题分享。以下为分享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做出选择。一个人的经济选择基于机会成本,多个人的经济选择,意味着寻求“完美的经济关系”。鲁宾逊一个人在荒岛上,他一个人也有生产活动,这就产生机会成本——我今天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机会成本事实上也可以理解为自己跟自己做交易,意味着你必须要做出选择。在一个经济体系当中更多的选择不是自己跟自己,而是自己跟别人,于是存在一个经济关系。
整个经济社会努力的方向就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经济关系
有没有完美的经济关系?市场经济在假定条件发生的时候是完美的,但在现实当中,没有完美的经济关系。打个机动车的比方,工业时代是后驱的,靠供给来驱动,前轮是交易,只要生产的轮子转得好,交易就没问题。但80多年前使全球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的大萧条告诉我们,只靠后轮驱动是推不动机动车的。推不动的原因是什么?把所有的资源都给到生产,生产可以24小时运转,但交易不是24小时的。现在的情况是什么?现在的情况是交易的部分正在发生变化,交易可以实现24小时无缝运转,这个车子由后驱转成了前驱。那么将来呢?也许就是一个四轮驱动的经济,生产和交易的界限被打破了。
所以我们说现实当中好像没有完美的经济关系,在生产和交易的匹配上都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完美的经济关系,在数学上“有解”。如果本质上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经济关系,所有的学术、制度、政策设计基本是空的,没有方向性。
完美的经济关系是什么样的“数学解”
我们现有的经济学模型和法律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经济关系。经济学模型有太多的限定与修正,关键是经济学模型主要考量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远不是经济关系。法律制度也不是完美的经济关系,公式不能写进法学家创造的制度中,因为今天把货币金融的公式写进去,明天就可以把化学公式写进去,这是法官不能接受的,所以法律当中没有公式。
今天的程序比公式要复杂的多,所以程序也不能够成为法律。但问题是经济运行到今天相当一部分轮子已经转到程序上去了。以下棋为例,两个人下棋可以作弊,可以用其他手段。如果在网上下棋,一个程序就可以创造一场接近完美的棋赛,但瑕疵是后台还可以干预。那么现在区块链又把后台拉进来,任何人都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棋赛的关系就变得完美了。我们由此扩展,所有的经济活动、做出选择,就跟下棋的每一步要做选择一样,这个体系当中,在数学上是可以做到完美的。这个体系反映的是参与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这种程序设定的关系,超出了经济理论和法律规范。于是就存在一个账户体系的问题,经济行为简化为账户活动,完美的经济关系就是完美的账户关系。
新旧经济与新旧账户体系
现在的交易活动也是通过账户来完成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这一套系统的货币就是账户货币。这个账户货币不是指纸币,账户货币是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状况下,不脱离账户而存在的。现钞交易、信用卡交易和其他交易都是账户交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账户来安排的。账户很多,网络上所谓的IP、银行账户、机动车牌照,甚至包括身份证,都是一个账户。那么轻松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银行账户体系。
但在银行账户体系之外,又有了新的账户体系,所谓的新经济和旧经济的界分是可以用账户这条线来做的。如果你的账户是网络账户,那你可以大体上算新经济的部分,如果你的账户体系依托的是银行账户体系,那你基本上算是一个旧经济部分。
网络账户和银行账户虽然相通,但是两套账户体系,相通的原因只是解决一个货币来源问题。两个账户的同一笔交易并不在另外一个账户体系当中有映射,我用支付宝买什么,在商业银行账户上根本查不出来。两套账户体系,事实上是两笔钱。这就出现了一个经济上的根本变化,基本上商业银行成为一个现钞的物流公司。没有发生所谓的存款流失,只是有了一个新的账户体系,更多的经济活动在新的账户体系上活动。
从柜台交易到平台交易
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一个交易大致有两个环节,交易的达成和交易的完成。法律上也是这样,签约和履约。那么网络账户体系是把交易的达成和完成彻底地切分。比如说我们下单,然后收货,这完全是两个过程。交易的达成和完成分开之后,交易的效率才根本性的提高。
我们说现在是平台交易,那么与平台交易对应的是柜台交易。以往的交易都是在柜台完成,柜台交易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在柜台交易中,基本上交易的达成和完成是分不开的。分不开就会排队、会拥堵,交易成本就高。分开就很简单了,交易的达成完全数理环境中,这样就出现了我所称之为的“交易大爆炸”。
交易大爆炸有三个方面。首先,使已发生的交易数锐减。假设农民种的瓜要卖到北京需要20笔交易,现在可能一笔交易就完成了。就在卖家和买家之间直接发生一笔交易就可以了,相当一部分交易被取消了。其次,原先要做成一单生意需要做够足够多的交易,比如做一单生意需要80笔交易,你想想80笔交易成本太高了,这个生意不做了。但现在没关系,成本下降了,你做800笔交易都可以,所以交易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是两个方向在动,旧经济当中交易的数量减少,新经济当中交易的数量增加。最后,交易的达成和完成被物流环节切分。达成的部分在数理环境下进行,完成的部分在物理环境下进行。
把交易达成和完成分开,使得投资跟消费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比如你定制一套家具,在交货前你就可以把它卖掉好几手,你的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差异变模糊了。经济活动正在大量地往数理环境迁徙,说互联网是一片新大陆,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
旧经济活动是在非常有限的物理环境下进行,它的成本更多发生在空间上。按照所谓的空间经济学来计算,它讲究经济密度、聚集度等等。在数理环境下,现在有两条路线能使经济活动变轻。路线一:从公司上来看,大规模的进行资产证券化。从Tangible变成Intangible,我不需要办公室在我公司名下,我有一部分办公室的证券就可以;我不需要任何一部办公车辆,我有一部分用车的合约就可以了。现在很多公司做资产证券化,就是让公司变得很轻。路线二:更多转移到交易达成的层面上,把物理性的甩掉。整个经济活动从一个物理环境向数理环境迁徙,它的效率提高是非常有趣的,这些交易活动都是在网络账户下完成,网络账户下完成的这些交易活动就是程序跟指令,经济关系可以趋于完美,覆盖范围无穷远。
从IT到DT
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说信息经济。80年代有“信息大爆炸”的提法,以前的问题是信息少,人类希望获得更充分的信息,信息大爆炸后,是信息太多了把人折磨得足够疲惫。以前是信息追人,现在是人追信息,信息已经比人跑得快了。那么信息比人跑得快之后人要决定什么?人要决定的是让哪些信息跑得更快,让哪些信息跑得慢,就是在信息之间做选择,这就是一个数字的概念,就是数字经济替代信息经济,从IT到DT。数字经济就是说信息的处理要自动化、智能化,核心是解决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解决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具体回到交易环节来看,我们把交易的对象数字化成合约,但是如果这些合约完全都是人头来完成,那还是很沉重。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要回归到纯粹的账户与账户之间的关系。账户之间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之后,人从大规模的账户交易当中解脱出来。比如你要去做股市,10、20支股票就把你折腾得足够疲惫了,现在让你看100支那是做不到的,这也是很多证券公司的存在的原因。所以这样的话,账户的意义就出来了,人通过这些数理化的账户去完成更多的交易。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就是所谓的账户革命。账户革命在金融交易所比较早就完成了,交易所的电子撮合系统给了一个接近于数理环境的交易环境。当然交易所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大黑板写价格等等的情况。这种网络数字经济就变成了5A经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易任何商品和服务、使用任何支付方式。这是在理论上成立,又在事实当中接近完成的,某一部分没完成是因为经济上没这个需要而已。
数字货币是新经济新金融的必然趋势
平台交易再升级的核心就是一套新的账户体系做交易,这使得新经济和新金融产生了。现有的经济活动依托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银行账户体系,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的账户体系都是这个账户体系来维系的,而网络金融和数字金融的账户体系不依靠银行账户体系。这是非常明显的两套系统,两套系统将来根本的分衍在数字货币上,所以央行要发数字货币。目前支付宝腾讯们在网上已经足够活跃了,现实的网络数字账户已经起来了,而且形成了对既有商业银行的挤压态势。
此外,只有数字货币才能够度量复杂、精确的网络交易,柜台货币是做不到的,这个感受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我们打开一个视频网站,一个两分半的视频得先看一分钟广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那一分钟的广告是老的财务报表决定的,老财务报表告诉你说资金要转得过来,商业模式就得推一分钟的广告。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体验。未来老的资本逻辑要让步,要让C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未来怎么刻划?就要用新的货币手段来刻划。
在新账户体系面前,无论是用区块链技术还是别的技术发行数字货币,技术都是亚层次问题。重要的是只要发行数字货币,就要创立一套新的账户体系。所有的金融活动根子上是一个Broker的活动。区块链实际上是去中间化,它那套账本拷贝的技术、时间戳等使得作弊的成本极高。那么数字货币如果不需要Broker,就意味着它不需要中央银行,但这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金融体系的瘦身,做Fintech其实就是在做瘦身。
Tangible assets、Intangible assets、Digital assets
未来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资产由三部分组成:Tangible assets、Intangible assets、Digital assets。第一部分:Tangible assets,指所谓的实体资产。指的是那些物理性的资产,可以摸得着的资产。第二部分:Intangible assets,指没有物理属性的资产。这个部分恰恰是过去200年当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资产。现在整个人类社会当中,绝大部分资产都是Intangible assets。100万美元的家庭资产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富裕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全球来看,100万美元资产的家庭的构成是什么?基本上绝大部分都是Intangible assets。比如住房、家具每年都是要折旧的,但是它的那个权证的部分是有价值的。所以从Tangible assets到Intangible assets是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来实现的。
第三部分:Digital assets。Digital assets今天看来大致有三个部分。一个是数字货币,一个是音乐,一个是图象。这里面的变化在哪里?比如用公司的钱买比特币,但这些资产却难以记录到公司的账目上,因为没有这个会计科目。现有公司的财报对准的是银行账户体系,所以比特币等非银行账户体系的资产是不能入账的。企业拥有的数字资产现在是无法入账的,或者在法律上是很难讲企业拥有多少数字资产。如果这块打通了,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财富当中,数字资产要飙升。就像以前Tangible assets大幅度被Intangible assets超过一样,未来社会经济体系当中的数字资产是要占绝大部分的。
未来账户的发展
从Tangible assets、Intangible assets到Digital assets是一场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通过账户体系的革命发生。这个变化是根本不可能在银行账户体系支持下完成的,整个社会经济的资产结构会有革命性的变化。这些未来账户体系是普遍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也就是说,它会选择哪些交易要你处理,哪些交易要自动化、智能化去处理。
账户自身的拟人化,账户会成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主体。过去的商号或者公司都是与创始人对应的,甚至商号的名字就是创始人的名字,你如果做亏了,你家里有多少钱都得搭进来,这就是无限责任。但是有了商法以后,公司被拟人化了,如果你做亏了,公司有多少资产就赔多少资产,不够就算了,这是以公司为主体的革命。未来这样的革命将发生在账户上面,账户本身会成为独立的法律上的主体。比如说分享经济,一套五彩城边上的公寓,是做Airbnb的,突然有人要关心这个房的业主是谁?其实业主是谁没关系,因为根本不影响这套住房的使用。你了解到这套公寓的特点就够了,不需要了解账户(房屋)后面的情况,那个结点就应该结到账户(房屋)本身。
最后是账户的时间含义。分享经济有两个基本点,超越所有权和无用即浪费,核心是超越所有权。旧经济是所有权经济,其中的核心点是,为了拥有而生产、为了拥有而交易,整个经济要解决的是拥有的问题,而不是事实的消费。比如夫妻2个人一人买一部车,后来限号了,于是一人2部,然后小区里要4个停车位,办公室各自一个停车位。6个停车位,4部车,仅满足2个人出行。目前计算贫富差异,不是看消费,而是看拥有,这个经济是走偏了的经济。那新的经济是什么?绝对的短缺已经基本解决了,未来主要解决的是拥堵的问题。那么时间因素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账户革命的事情就是时间经济学。我们看两个账户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在时间上,其他是亚层次的技术上的变化。也就是说数字网络账户更有效地处理时间问题,银行柜台账户体系是老的那一套,是处理空间问题,这是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