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中国一定能“打好蓝天保卫战”


据2017年3月15日新华网报道,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面对《新京报》记者的提问,李克强直言道:“雾霾问题的确是百姓的痛点。蓝天和空气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蓝天,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了五条措施,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

  就某些特殊国情或特定规则来讲,记者敢提雾霾问题,而总理勇于直面雾霾问题,其本身就是比较大的进步。因此,一并予以点赞。

  近年来,中国环保或气象等相关部门,以及特定层面的某些负责人,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或淡化雾霾问题,甚至会自我点赞,但一般民众的普遍感觉是,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当然,谁都不能否认环保部门等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为解决雾霾问题作出的努力或贡献。

  事实诚如2017年3月15日《新京报》的有关快讯所言,雾霾治理是近年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这5年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4次都有媒体对此提问。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李克强总理多次表态,要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新闻表明,在撰写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李克强总理亲自把“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进报告。

  凡此种种,足以说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层面对雾霾问题的解决日益重视。同时,也充分地说明雾霾问题亟须解决。

  正像李克强在答新京报记者问时所言:“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

  但是,笔者罗竖一认为, 中国一定能“打好蓝天保卫战”。

  首要的原因是,中央层面对雾霾问题日益重视。

  众所周知,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中外记者问时明确指出:“我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

  2017年,更是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2017年3月9日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总理表示,如果有科研团队能够把雾霾的形成机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应对良策,愿意拿出总理预备费给予重奖;在2017年3月15日答中外记者问时,李克强又直言道:“我想明确,国家为此设立专项资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进行攻关,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人成为缓解雾霾问题的生力军。

  在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少省市的人都调侃北京等地的雾霾,但是,现在雾霾影响范围的日益广泛。

  譬如, 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6年12月16日,重霾影响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17日扩大到37万平方公里,18日扩大到62万平方公里。19日,重度空气污染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7省区市。河北石家庄的一些监测点,PM2.5指数竟一度突破1000,让人大跌眼镜。

  换言之,越来越多的国人深受雾霾之害,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缓解雾霾问题的生力军。

  再者,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

  无论是《吕氏春秋》,还是《道德经》等中国古典,都一再阐明“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的道理。

  雾霾,也终将摆脱不了物极必反这一自然规律。在这一方面,当年伦敦的雾霾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雾霾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官方和民间能尽快地万众一心,那么,中国“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一定会大大提前。

  (作者:罗竖一,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中国著名评论家、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调查记者、专栏作家,新华网、中国网、环球网、中工网和千龙网等重点媒体联合评选的“中国好写手”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