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自带调味酱和料、用开水一泡就解决了一顿肚子饿的革命问题、还有多种口味可选,曾经带给我们极其方便的方便面说90年前的人没有没吃过的讲法也豪不夸张,方便面不仅是填肚充饥食物,也曾应证过许多一如方便面品种“酸甜苦辣”那样的生活点滴,承载了无数人的岁月记忆。
过去无论是抢险救灾的官兵,还是加班加点的职场人士或者回家出差的人们,总是捧着一碗方便面或拧着几袋几桶方便面出行的一幅幅画面,总是时不时从我们眼前掠过。
有媒体调查统计发现如今经常吃方便面的消费者仅占8%,从不吃方便面的消费者占7%,偶尔吃方便面的消费者为85.7%。这一数据基本也与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所公布的中国销售量最近几年的数据吻合:从最高峰463亿包下降到去年的385亿包(乖乖,不看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相当中国平均每人一年吃多少?)。
过去的“国民食品”光辉日渐消退,行业性颓势不可逆转,方便面是怎么啦?是谁要革方便面的命?是谁革了方便面的命?
1、国家经济强了,老百姓口袋鼓了。方便面自从80年代末期大举进入中国并迅速拽住了中国消费者胃口,其实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国家经济不强或者不太强时,物质相对短缺、老百姓的日子过的也不太富裕,支持老百姓消费的场所、场景、钱袋都不是那么多。老百姓还在为解决温饱而劳累奔波,方便面这个易储存、易携带、食用方便的食品的出现就自然成了老百姓解决一日三餐没有选择的选择。如今国家经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老百姓的日子也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日渐红火。当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变好后,选择的主动性就强了、灵活性就好了、需求性在旺盛的同时也呈现了多样化。所以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了解决需求的途径和方式丰富起来;另一方面老百姓口袋鼓了,对衣食住行就在意起来;国家及老百姓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是方便面火起来的原因也是导致方便面行业整体由盛转衰的核心原因。
2、老百姓消费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方便面的确方便,但围绕方便食品健康问题的讨论与争论至今还在继续而且莫衷一是,让人一头雾水,弄不清也分不明,这也是影响当下人们消费方便面的顾虑和犹豫所在,这还是其次。核心原因还是:过去老百姓生活水平低,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如今日子好过了,吃出健康成了头等大事。这一需求的变化其实就是消费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一旦消费逻辑发生了变化,而行业以及产品的经营逻辑却还没有改变,势必导致产品与消费无法同频。在此态势下,衰退是自然的。
3、年轻消费群开始承担了市场先导与主角。如今90后逐渐成了消费市场的意见领袖,这一新生代消费群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具有更独立、更个性、更不同的消费逻辑与主张,有趣、好玩、自认同、独特品味等成了他们消费的标签。在一个不缺东西的年代,他们更会玩也更会选择。消费者年轻化了、个性化了,而方便面还是那些方便面,无论是做法、吃法、玩法还是老一套,产品是原点,这个点不动,怎么撬动消费,老态的产品显然已经不符合新生代的需求了,被90年后00后抛弃已经是事实了!
4、多样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式样单一、营养有限、食用在如今这个讲究“快”的社会也不那么方便后,方便面自然就不那么受待见。而且一些好吃的、新鲜的、新颖的食品不断出现,特别是这些新食品新花样在嫁接第三方快捷服务后,方便面马上就被消费者这善变的“陈世美”无情的抛弃了。抓不住消费者的胃也就没办法赚到消费者的钞票。
5、替代性消费跨界服务的便捷。都说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快的竟然都不知道谁被谁打败。这不,好多大咖就发言了,说打败方便面的不是同业,而是跨界主要就是跨界中的外卖服务。这个说法虽然不是全部但有一定的道理。过去我们吃方便面无法就是图的可以饱肚子、价格实惠、购买方便、食用简单。可如今外卖平台的出现,只要一个手机就可以让自己想吃的送到你面前,这种更方便、更多选择的、更好服务体验的第三方跨界服务的出现,的确改写了新生代的消费群习惯与行为。方便面就这样从过去的一种选择变成了可以不选择甚至不想选择的境况。
6、方便面的消费场景在减少。观察过往,不难发现,一般食用方便面的一些主要场景,比如乘长途车的车站、车上,抢险救灾的现场与战车、大量人力的建设工地、加班加点的工厂或者办公室等,再看看现在,高铁已经缩短了时空距离,方便面也不再是车上必备主要食品了;抢险救灾的现场也有了临时野餐车、建筑工地也提供了相应的伙食供应等,这一系列方便面主要、量大的食用场景被日趋减少和消弱,直接影响到了销量的份额。
方便面不在方便,国民食品不在革命的都后是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消费在便捷!与其说方便面是被其它食品或者跨界打败,倒不如说是被进步中的国家时代打败。行业在衰退,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这种机会已经由过去消费者不二选择变成如何适应让消费者让放大镜精挑细选。
情怀、好吃、好玩、好服务不能说是行业整体性选择的突破口,至少是行业企业中可以突破的口!
记住,产品是一切的原点与支点,创新从产品开始!期盼方便面的新的气象与奇迹再次诞生(而非仅仅宣传口号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