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熟悉=美(28)


二、艺术起源的具体途径

 

    那么,这个必然要起源的艺术,在现实中又是通过哪个具体途径而真正实现了呢?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我赞成这样的观点,艺术具体起源于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猜想,有一天,某个手上因某种原因而沾上了某种颜料的原始人,无意之中用手扶了一下他所居住的洞穴的墙壁,于是他惊讶地发现,洞壁上出现了一个“手印”。一个令他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图像,他于是产生了一种愉悦感(美感)。随后,他就会尝试着有意地去制造出更多的“手印”艺术品,以便再次获得美感。而其他的原始人知道了这个“发明”后,也会跟着仿效,于是“手印”的绘画艺术就此诞生了。

    又比如,假设某一天,有一位原始人出外打猎,途中偶然看见一块小石头,而这块小石头的外形十分偶然地恰巧和一种他所熟知的鸟类十分想像,于是,他就觉得这块既陌生又熟悉的石头不一般,非常好看。他把这块“石鸟艺术”品拿回来给同伴们传看,大家也都啧啧称奇。那么,不管这个石鸟将来的命运如何,也无论它是被人们当做观赏的对象还是被当做崇拜的神物,总之,迟早有一天,它都会被某个手巧的原始人有意仿制出来,从而成为雕塑艺术品起源的一个诱因。(当然,实际情形也许比我们想像的还要简单得多;某位原始人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某个石器半成品的外形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个东西十分想像,于是,该半成品石器使他产生美感,并诱使他今后去有意地制造这类“艺术品”。)

    再比如,某天有一群原始人出外围猎,捕到了一头黑熊。回到部落后,其中一个猎人具有模仿的天赋,他连说带比划,把围猎过程中黑熊的挣扎和猎人的英勇模仿得惟妙惟肖,使部落中的人笑声不断。大家不仅知道了他的意思,而且还从他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模仿中得到了一次审美享受。这位擅长模仿的猎人就此受到启发,以后一有机会就有意模仿一些事物来取悦大家,同时自己也得到大家的表扬赞美。时间长了,大家在闲暇时,或在某个会议、某个仪式开始前,也都请这位“艺术家”来模仿表演一段节目。这样,舞蹈戏剧类艺术就起源了。

    最后再举一个装饰艺术品起源的例子。在远古时代,人们是用结绳记事,或用串起来的小物品(如动物的牙齿或小贝壳之类)记事。假设某一天,某位原始妇女出于腾出两手干活,或其他某种偶然原因而临时把一串记事用的“珠子”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结果她在别人的眼里,立刻美丽了好几分(因为陌生+熟悉)。自此以后,无论是这位妇女还是其他妇女,她们都会有意识地去这样做;于是,装饰艺术品中的一种——项链,就此诞生了。

    总之一句话,艺术具体起源于偶然因素。不过,我说艺术起源于偶然因素,并不是说其他的因素对艺术的起源就一点影响也没有。拿人们一般常爱说的“劳动”因素来说,显然,由于原始人的大部分生活内容都是在从事劳动,那么,相应地,从劳动中偶然发现或产生出艺术品的机率就要远远高于在闲暇时偶然发现或产生出艺术品的机率。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艺术起源于劳动,或者说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可能性最大。而依然只能说艺术起源于偶然因素,只不过起源于劳动中的偶然因素的机率要更大一些。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其起源机率的分布领域是很不一样的。有些门类的艺术,其起源机率主要分布在劳动中,而另一些门类的艺术,其起源机率主要分布在闲暇游戏中。而且,一般来说,那些相对容易创造的艺术类型(例如“手印”)以及那些与原始人生活关系相对密切的艺术类型,其先被偶然发现,并被进一步完善创作出来的机率相对要高一些,而且这种类型的艺术一旦起源,也相对容易持续发展下去。例如,刻画在陶器上的图案和原始人庆祝狩猎成功或农业丰收有关的歌舞,等等,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