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联新农业智库“新农十三观”解读之六
作者:孙北国 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导读】
“新农十三观”是创联新农业智库针对我国主粮农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突破性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这个体系当中更大程度解放思想、直面“三农”核心痛点、重新认识“三农”重大理论和现实矛盾焦点的十三个独立研究观点。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系统性理论创新,与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为本次会议所作的“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
农业、农村变革进入战略转型的艰难时期,新旧矛盾交织,广泛性迷茫愈加迷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还大都停留在新理念传导层面,破除迷茫贯彻新理念,亟待理论体系、战略方向和农业经营主体体制的多重突破;亟待与新理念配套的战略、模式和路径的系统化理论攻坚,没有这样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导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还会继续徘徊不前。这就必须思想再解放,打破陈旧僵化思想的束缚。
创联新农业智库的“新三农”突破性创新理论体系,是中国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深度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并完整转换出理论、战略、模式、路径的重大创造性、前瞻性理论体系,可操作、可执行,适合国情农情,对落实新理念推动农业、农村变革,具有战略引领和模式落地的多重创造价值。对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力!
【正文】
如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业和农村缺少活力,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严重失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可以有效执行的“抓手”,没有找准可以牵动全局运转的“牛鼻子”。
贯彻落实新理念,解决好“三农”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将新理念转化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需要在资源集聚与价值叠加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制上进行突破性创新;需要更大程度的解放思想,真正摒弃与新理念不相适应的陈旧理论束缚;需要找准牵动“三农”变革落地实施的“牛鼻子”。
一、 中国农业现代化,只有找准“牛鼻子”才能打开突破口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抓手”理念,“加大创新改革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最需要的是找准能打破旧的思想束缚的、能体现新理念的、能有效执行又能落地的“抓手”,有了“抓手”,就有了可操作、可执行的着力点,就能打开突破口。这个“抓手”效应,必须是在正确的战略理论和正确的模式路径下才能产生。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实施主体。
农业现代化必将是中国农业千百年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创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必须首先统筹考虑提高中国主粮产业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话语权以及土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民共富、农村繁荣等重大问题的通盘解决,其实现进程一定首先取决于承担并推进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实施主体。这个实施主体,就是推进“三农”协调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抓手”和“牛鼻子”,找准这个“牛鼻子”资源构成的核心要素, 才能打开 “三农”变革的突破口。实现战略、模式和路径的全面突破。
怎样认识这个“牛鼻子”资源构成的核心要素?怎样认识现有农民阶层与农业现代化的辨证关系?农民应当是主要的受益主体、还是主要的创造和执行主体?这就是陈旧僵化教条理论的束缚焦点之一,这个束缚焦点必须重新认识。事实上,过去十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缓慢、愈加落后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欠缺真正有承担能力的实施主体这个“抓手”和“牛鼻子”。
二、现有农民群体难以独立承担“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无论从理论推导,还是实践表现,单纯依靠现有农民群体和“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务农”等政策形成的农业现代化实施主体,其“抓手”效应都是远远不够的。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还被僵化教条理论束缚着,还没有更大程度解放思想,还没有体现出“创新”和“开放”, 因而就发挥不出“抓手”效应。
目前,极少量特别成功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联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互联网+”农业等典型,都只能是个案,不具备普遍性,尚不能承载起广泛性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尚不能建立起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农户共富体制,很多优秀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经营骨干,受制于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制约,奔忙多年仍不得其果,都集中体现为企业组织不够强大,以此为“抓手”,十年面壁仍难破壁。
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极其严峻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重压力的同时,还承载着土地面源污染已成为全球最大污染源的农田生态治理挑战。政府和社会的农业理论、战略和政策研究,必须以更加辩证的哲学发展理念清晰认知:现有农民群体难以做为主要实施主体承担起“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依靠现有农民阶层做为承担主体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陈旧理论误区,必须打破。
三、高素质人才和企业化组织,才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高素质人才,不仅包含农技人才、管理人才,还要有文化人才、教育人才、资本人才、策划人才、美学人才、建筑人才等多学科人才。推动企业家阶层和主流社会的贤达阶层、文化阶层、精英阶层等高素质人才群体投身中国广大农村,才能形成强大的新农业、新农村的创造和建设人才军团。
强大的企业化组织,必须首先以中国企业500强这样的大型工商建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带领,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有着优秀的人才、资本、文化、科技、信息、模式等重要资源,具备平台型组织对优秀人才和其它生产力要素的积聚效能,具备凝聚社会优秀资源力量并释放创新、创造的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举全国之力向广大农业、农村汇聚这样的人才军团和强大企业化组织,就能形成浩瀚的新农业主体力量“抓手”,这样的实施主体,才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站在更高的战略视野上,以中国大格局农业战略发展观,将人才、文化、组织、资本、信息、科技、模式、体制等资源和要素与“三农”资源深度融合,在农业、农村汇聚起高素质人才军团和强大的企业化组织资源。通过放大人才和企业化组织效能,实现多重资源汇聚,在资源汇聚与价值叠加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制上寻求突破,探求强大人才军团和企业化组织进入农业、农村的战略理论、落地模式、实现目标和实施路径,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找准“牛鼻子”,是中国农业理论界理论工作者们最紧迫的时代使命。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
只有创造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吸引多层级的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企业化组织资源向粮食主产区广大农业、农村汇聚并与农民、土地资源融合进行体制创新,才能成就出彰显“新农业主体力量”的实施主体。找准这个“抓手”和“牛鼻子”才能创造出新农业、新农村协调发展的蓬勃未来。
“新农业与新农村”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视野,更加注重市场化资源配置与宏观政策支持的契合,找寻工业反哺农业的最有效着力点,最广泛的向广大农业农村汇聚人才和组织资源,牵住这个“牛鼻子”,我国农业现代化就可能实现突破和历史性跨越。
【作者简介】
孙北国 国内知名农业战略理论研究人、创联新农业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孙北国为首席研究员的创联新农业智库自2010年5月至今,从国家战略出发,以大格局、远战略探寻在“三农”战略理论的最前沿,前瞻性进行农业、农村战略体系的创新研究和理论攻坚。2016年发表了近百篇原创研究文章,刋载于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易、今日头条、腾讯、一点等主流网络媒体,可谓厚积薄发。
2016年1月9日,在中央党校《经济发展突破点》论坛上,孙北国代表创联新农业智库鲜明提出“中国农业核心问题的十三个独立观点”,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以及“农牧乡建一体化”突破性体制创新模式。
创联新农业智库以独立研究思想形成的“新三农”理论体系,是国内农业理论界第一个深度贯穿“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并完整转化成系统性“三农”理论、战略、模式、路径和抓手的智库成果。其大格局战略视野、前瞻性理论创新和可操作、可执行的模式、路径体系,在中国农业理论界独树一帜。
创联新农业智库,以顶层设计服务政府、社会和新农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农业土地集约+新农村小镇经营”协调配套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战略策划。为新农业投资企业“绕开陷阱、少走弯路、找寻新农业价值高地”进行战略导航。
【正文结束】
与创联新农业智库一起讨论“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关注创联新农业智库(http://www.clxnyzk.com/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