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问题最近应该说引起了全球的一些关注。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像习主席讲的,出现了一些波折。英国脱欧,特别是最近美国大选当中,两位最重要的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发表了很多反国际贸易、反全球化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奥巴马总统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达成了协议,最后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不买账,国会都不批准,搞得美国人很尴尬。
还好我们还是比较有远见的。像两年之前在博鳌论坛上所讲的,我们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而且乐观其成,显示了一个大国宽阔的胸怀和全球的视野。
习主席在G20闭幕式上讲了一段话,说到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对于这个问题,李克强在纽约也多次讲到这个问题,确实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今天借这个讲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全球化的看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这些年当中,逐渐对全球化的问题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我想,全球化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全球化的动力是什么。全球化的动力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永远是全球化的最重要的动力。所以我们宁波十年前就选了科技的问题和人才的问题作为核心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全球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全球化的内容就是在全球配置资源,通过在全球产业的企业的大转移,来实现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的。比如说美国,一个产业多了,从东部搬到西部,从南部搬到北部,这是在国家内部转移来实现结构的调整。现在从英国到美国,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利用全球这样一个大的平台来转移产业,实现他们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目的。这样使得结构的调整付出的代价更小了,经历的痛苦更少了,需要的时间更短了。
第三个要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是什么。手段大家都很清楚,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使全球化能够得以实现。
第四,实现全球化的载体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全球成千上万个,特别是几百个大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和全球贸易,使全球结构的调整得以实现。它的动力就是科技迅猛发展,它的内容就是全球配置和全球产业的转移,来实现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每一次结构的调整都使得这个国家的经济质量的提升。
所以这些年来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一直没有变。但是说老实话,这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从全球化的动力来讲,我们之所以认为并没有被削弱,全球化依然在发展,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技术在推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所以我们正在研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技术,这是整个新的全球化的载体。我们把科技的人才看成最重要的资源,只有科技的发展,全球化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现在可以看到,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代技术已经出现了,正在强劲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第二,从实现全球化的内容来看,现在全球的产业转移,过去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在随着几十年来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了,也出现了新兴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大转移。所以出现了一个大的产业转移的网络体系的形成,从而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来配置全球的资源。过去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发达国家,现在配置资源的主体不仅仅是发达国家,也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以全球贸易和投资来实现全球化的手段来看,过去主要是以国际贸易为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全球国际贸易发展的增长速度一直是以两倍或者两倍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到了2011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和全球GDP的增长速度持平。到了2014年的时候,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所有的大宗原材料产品大幅度下降,使得他们的国际贸易也大幅度下降,他们措手不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搞国际贸易,不搞自己的经济实体是不行的。大家看到,在整个的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或投资这两个主要手段推动的这样的形势之下,国际投资的作用越来越大。实际上我们的“一带一路”的战略也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诞生的。在这样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的一些重要的变化。
最后我们谈谈全球化的载体。过去我们讲全球化的载体是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大批的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进入到全球化的主流。因为他们过去和跨国公司和大的公司竞争的劣势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没有全球的网络,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一下子和跨国公司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所以全球化的载体从过去的跨国公司为主,到现在是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都成为了全球化的重要的载体。这样的变化对于我们研究全球化的企业有很重要的意义。
全球化的企业要坚定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的大体没有变,这是我们中央一再的判断。这一次G20峰会的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一次重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全球化企业应该认可和支持中央的这一个基本判断。
在经济出现波折的时候要有信心,走全球化的道路,也就是在我们中国来讲,走对外开放的这样一个道路。我想这是目前经济全球化所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特点,我们应该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的启示。全球化的企业应该坚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只有坚定地参与这个历史进程,中国的开放才会继续下去,我们中国外部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中国过去坚持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内在的动力。
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倒退和逆转,而是继续经济全球化。这对我们来讲是这样,对于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
第二,全球化的企业一定要坚定地参与我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我认为我们在开经济全球化论坛的时候,我们讨论全球化企业的时候,应该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从事经济的搞企业的人才紧紧关注、研究全球科技发展的大的趋势,并学习全球科技发展的新的理念和知识,至关重要。所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的特点,对于我们打造全球化的企业,紧紧拥抱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有重要意义。
第三,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由于全球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中小企业过去处在全球化边缘状态。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小企业一下子卷入到全球化发展的主流,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整个环球经济的发展当中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当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浙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我们主要是中小企业,过去中小企业处在边缘地带的位置,无非是为跨国公司打工,无非是吃一点跨国公司的剩饭。现在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只要中小企业掌握自己一定的专利,掌握一些重要的科技人才,掌握一定的诀窍,中小企业可以成为全球化的主角。所以,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地位,我们要有信心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四,在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在下降,国际投资的地位开始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顺应了这个大的潮流。
一带一路要推动国际投资,也推动国际投资,这毕竟是国际投资的大战略。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也希望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看看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应该怎么样发展起来。
某种意义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我认为也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扶贫大战略,因为沿线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基本上是世界最贫困最落后的国家,解决了这些贫困问题,就解决了世界的贫困问题。
有的国家尽管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是在这些国家中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包括像印度、印度尼西亚,这些很大的国家,也出现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的人口。
去年,我听了印尼前总统在新加坡论坛上的讲话,他认为整个国际上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在新兴国家中诞生了一个日益强大的中产阶级,当然首先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各有不同,根据世界上权威的投资报告,他认为全年投资超过1亿。
这就使得我们的全球化企业在考虑投资方向和投资目的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发达国家,也要看到发展中国家,虽然有些新兴国家人均GDP来讲是比较低的,但是他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形成巨大的市场。中国1亿人口的中产阶级是有些国家的人口。所以这是吸引市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我们全球企业的眼光不仅仅要看到发达国家,也要看到发展中国家,这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
我们在发展我们的全球化企业的历史进程当中,应该清楚地看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障碍需要克服。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怎么样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觉得宁波举行这样的活动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
所以我们举行这样的活动显得更为必要。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意见,现在全球化发展太快,走出去的步伐太快,我们非常缺乏全球化的人才,现在光培养、发现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共享全球化的人才。
十八大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共享,人才的共享也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我们中国的人才也是很多的,但是现在的中国,怎么样分享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分享全球的人才,让全球的人才都为我们国际化来服务。
我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开始搞的时候就是从国际化的人才开始的,现在全球化的智库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推动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国的企业全球化,这也是我开始加入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企业要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当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具有长期意义的大的战略,但是我们也要有一定的紧迫感。习近平主席在最近的“一带一路”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下大的力气,来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早期收获,要早点看成果,要让沿线的国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这个战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国家来支持这个战略,这个战略的成功不仅仅有益于我们中国,也有益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