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同质化 信息披露情况或成平台竞争力


一个多月前,P2P监管政策的出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掀起不小的浪潮,互金行业熬过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时期。

此次出台的监管暂行办法中,不仅规划了P2P未来发展的道路,还明确了其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传统金融的补充。不可否认的是,本次监管办法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不过,若P2P平台一成不变的按照政策合规,在不远的将来,投资者必将面对同质化的平台,整个行业也将由“百家争鸣”演变到“独尊儒术”。

有业内人士质疑,虽然监管政策能给P2P带来身份,让一个“野孩子”名正言顺,但是,也加剧了未来P2P的“大同化”,让P2P未来的竞争变得“残酷”。一直以来,P2P都是个性鲜明的理财方式,如果将其同质化,又有何竞争力?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选择P2P投资最在意的无非就是安全和收益。平台被同质化后,安全和收益系数相同的前提下,投资者只能参考信息披露情况。

之前,“信息披露”这个词还会时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随着各项政策出台,人们的主要视线都集中在了限额贷款、资金存管、ICP证上面。尤其是大额标的在行业内炒得沸沸扬扬,投资者逐渐忽视了最核心的东西。既然P2P定位为“信息中介”,那么信息的真实性是重要的,把握好了源头才能做好平台风控。信息不透明,平台就容易发生自融自担、或者出现拆标,假标的情况。即便平台已经符合“硬性指标”,但是信息不透明仍旧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

平台信息不透明意味着投资者无法真正了解平台和借款人的真实信息,正确判断借款信息真假、坏账率高低等,给平台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长与监管的收紧,虽然目前信息披露暂时被大家忽略,但是只要这个行业存在,就离不开信息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