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价值,而不是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从商品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定价情况来看,由于存在着对于市场经济认识的诸多误区,一些人认为,所谓搞市场经济,就是一切由市场说了算,市场供求规律是作用于一切领域的规律,其对于商品价格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取较高的价格,实现较高的利润,通过压缩生产、囤积居奇的方式,减少供给,以此使商品获取更高的价格。由于市场供给受到人为的压缩,一方面,一些市场急需的商品得不到充分的供给;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还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来满足其对于这部分商品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由此对于社会生产效率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使社会生产不能服务于提高人类不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个最终目的;而一些商品生产者在供给过多、利润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通过片面地压缩生产成本,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就其影响而言,在商品供给过多的情况下,由于商品定价不受成本约束,一些商品生产者片面压缩生产成本的行为,使商品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使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受到较大损害;而一些商品生产者根据市场对于商品价格的供求决定机制,通过以非常低的成本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方式,利用市场对于其模仿的正常商品的需求,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投放市场,按照正常商品的价格出售,以此获取超额利润。就假、冒、伪、劣商品的消费者而言,其按照正规商品的价格购买了这些产假、冒、伪、劣商品,却不能获得正常商品所应有的消费效用,而且,部分假、冒、伪、劣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还存在负面的消费效用,这些都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及财产等构成了巨大的损害。就此而言,在不考虑成本刚性约束的定价机制下,利用市场供求的价格决定机制,通过片面降低生产成本甚至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方式来获取利润,都会使消费者受到较大的损失,其在很大程度上也违背了社会生产服务于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最终目的;而一些商品流通环节的投机者利用其所拥有的资金和销售渠道优势,通过在短时期内制造巨大市场需求空间拉升商品价格的方式,来获取巨额利润。由于在投机资金作用下,市场在短期内对于商品的需求是虚假的,因此,这部分投机资金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在于消费这些商品,而在于以更高的价格将这些商品再卖出去,其所获得的利润只是一种货币财富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再分配。在这种利用市场供求价格决定机制对于商品价格进行投机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商品消费者只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来看,如果在供求价格规律作用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价格上涨引导下扩大商品的生产规模,在投机性市场虚假需求以及商品供给增加因素共同影响下,商品价格必然会出现大幅回落,其一方面造成了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另一方面,也使商品生产者由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如果单纯地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对商品价格进行定价,其一方面不能正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使社会生产偏离于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这个最终的生产目标。因此,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有效地抛弃供求价格决定理论,将商品价值作为确定商品价格的主要依据,可以有效地避免商品价格在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下所出现的大幅波动以及所形成的诸多弊端,使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服从于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根据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的理论,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的确定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商品价格能够有效地抵补其生产成本;二是商品生产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从经济实践来看,商品生产的这两个原则,对于商品生产成本以及营业利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原材料生产成本来看,企业必须使其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在质量及数量方面得到有效保证,不能为了节约商品原材料成本,而采取质量较差的原材料或者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来降低商品的质量。理论上而言,根据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规则,商品生产者只有在保证商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采取更新的原材料替代品或者节约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的方式,才能使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节约建立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共享的基础之上。就此而言,从行业经济角度判断,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以及节能产业,可以起到有效地降低商品生产原材料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