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生命最后几年的辉耀
喻建国
林则徐立大功而获重罪,真乃天下奇闻,在年近花甲之年仕途一落千丈,从声名显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先到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治水成功后,又被发配到新疆伊犁,1842年8月,时年五十八岁,从西安启程,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上的极度不适,拖着病体,继续为民族振兴而为。他协助布彦泰办理阿齐乌苏废地垦务,还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世人尊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这种井后来被新疆人民尊称为林公井。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他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广东禁烟、虎门销烟,创下惊世之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时,依样放射出人格和灵魂的伟大与高贵。
一八四四年,六十岁。在伊犁戍所。协助布彦泰办理阿齐乌苏废地垦务,捐资认修龙口水渠工程,于六月兴工。
一八四五年,六十一岁。
去年九月,我曾去新疆旅游,所到之处间有林则徐的遗迹,还有左宗棠的遗迹,先人们对中华之贡献深铭心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前往新疆的知青为戍边所作的贡献也让我极其感动。
江山代有英才出,为国为民苦积功,今朝科学手和笔,一挥更呈万里宏。我能为新疆做点啥,前往旅游是一种贡献,为新疆著文也是一种贡献;纪念林则徐和左宗棠是一种贡献,为铭记戍边知青,铭记戍边战士,为他们唱赞歌也是一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