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的新模样
喻建国
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们团聚一堂,同饮佳酿同嚼美食同聊家常,这样的情景就是团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历来受到中国人的追求。为了获得这一享受,过春节的前夕,在过往的年代会在拥挤的火车上备受煎熬,但是仍然不忘初心,向着家乡猛赶。
除了春节,中秋也是一个团圆日。今天是2016年的中秋节,团圆的图像在世界最大的城市上海处处闪烁着幸福的动态。上海是一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个人主义比较突出。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认同中国式的团聚文化,即使摒弃了过多的繁文缛节,但核心不变,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重视家庭的情感与伦理,至今照旧凸显不变。
平安人寿前不久发起过一份聚焦于“中国家庭团聚质量”的社会调研,利用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八万多网友的回答,有效样本量72105份,覆盖区域包括了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每年与家人团聚不超过3次;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每年团聚累计时间,竟然不到一周;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至少有5年在中秋没有与家人团聚。
调查指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同家庭团聚能够带来自身幸福感。
从1982年到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从657万增长到2.47亿,翻了37.5倍。可见远离家乡的人口之多,自然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让团圆的成本大大提高。
刚才我把一个精美月饼盒送到大堂保安处和小区大门保安处,让他们从月饼盒中的月饼领受中国传统中秋的团圆情,这些保安个个都是外乡人,天南地北,和亲人分处,在外真不容易。作为祖籍江西的一个上海人,我把中国式的团圆美滋润这些外乡人的心,也是滋润同胞的一种表示。
昨天夜晚小儿一家从塞浦路斯传来视频通话,小儿、小儿媳和小孙都和我们两交流了一阵,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团圆,可见相互的容貌,可闻相互的声音,可观相互的处境,可聊相互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也可同时干杯。两个人各在不同地点相互通视频通话,两个人就如同共处一室,看得一清二楚,听得一清二楚,只不过还不能获得触摸感。至于要解决思念,那可是绰绰有余的。
与亲朋好友现在也只需通过微信就能立刻建立联系,能够很迅速很准确地将信息传达到对方,也能够很迅速很准确地获得对方发来的信息。也是在刚才,我就向很多亲朋好友发出了中秋问候和祝福的信息,同时我也收到很多亲朋好友从祖籍从国外从外地发来的中秋问候与祝福,一派网络团圆的科学情景。
今晚我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升空,有两名宇航员将在这个实验室生活与工作30天,他们也会和他们的家人们在太空中通过设备尽享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