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个标题绝无哗众取宠之意。
日前,人社部官员表示,2016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其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取消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事业编制。
此言一出,新旧媒体瞬间沸腾,似乎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大谈特谈的话题。各路大咖也纷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支持,或反对。其言论或衷肯,或激烈。
这些天我大体浏览了一下各方观点,包括网络上曝出的事业单位一线员工的声音,大体上,我感觉还是波澜不惊的,尤其对如我一样处在“被改革”行列中的事业单位人员。至少,我个人的感觉:取消了,也没有什么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追一下根溯一下源,所谓中国这个社会体制里特有的“编制”是个什么东西?无非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里,尤其在一个动不动就“举国”的体制中,拿出一个能吸引你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把你给紧紧地箍起来,让你在其中既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舒坦”,而在更多的时候又感受到“不自在”,但不自在的你又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突破出去,寻一条既“舒坦”又“自在”的路。所以,你就倾尽一生的时间,在这个编制里挣扎,或堕落,直到再没有丝毫想去“山的后边看看”的欲望及力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什么?“铁饭碗”或“金饭碗”之类,当然还有各种随处不在又无处可寻的“福利”及“实惠”。这个“饭碗”或“福利”之类,其实是悬在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你,你得乖乖听从吩咐,不然,这把剑就会落下来,斩断你所有的饭碗及福利,也就斩断你所有的努力及付出。越到年纪长了,工作时间长了,这把剑的刃越锋利,其闪着的光越寒气逼人。所以,除了顺从,你别无选择;除了堕落,你没有更好的路可走。
编制这个怪物,就像单位这个东西一样,是一个虚到近于无的东西,但又是一个实在到无处不在的地方。你努力工作,最终成绩是你的“领导”的,是单位的。你稍有差池,则会背上些永远摆脱不掉的处分,这时候却不见了那个站在你背后的单位给你任何的支持或安慰。你想结个婚,得单位开证明信。你想出个国,得单位证明你的存在,还得有单位的恩准。甚至,你想多生个孩子,或什么时间生个孩子,都会担心失去单位这个东西。生或不生,你说了根本不算。而那些没有单位的明星大姥们则不用担心,最多交点罚款,照样可以不用受计划生育的制约,生一大堆的孩子。我很奇怪,计划生育是法律么?如果是,任何人违犯了都该根据法律的规定,“同罪同罚”才是。如果不是,为什么有单位的人就必须接受“丢掉饭碗”这样严厉的惩罚,而没有单位的人则罚罚款了事儿?
当然,单位往往与编制是捆绑在一起的,你丢了单位,自然也就丢了编制。
编制这个怪物,也很像我们从出生就被固定在里面的户口,它既是你身份的证明,也是你“只能如此”的一扇坚固的大门。你一生的迁徙或其他自由,都在这扇大门的封闭之下。它完全由你的出身而不是你的努力来决定。所以,在中国,才有了北京人、上海人、城里人、乡下人的身份区别和等级划分。有了户口,也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把你紧紧地捆绑在你的户籍所在地,即使你的孩子到了高考的年龄,即使你的孩子比北京上海的孩子可以考出高很多的分数,因为你是山东、四川或湖南、湖北户口,所以你的孩子可能落榜而北京上海的孩子可以上北大清华复旦。
我知道,只所以有了所谓的编制单位户口之类,完全是政府为了管理起来的方便。但这样的方便,是牺牲了太多人一生的自由和幸福为代价的。编制之类给你的那个“饭碗”,实则一种诱惑。人都是有趋利避害、避重就轻的意识和潜意识存在的,这与所谓的觉悟或道德无关,纯粹是人性。既为人性,则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制度能不能把人性中好的方面诱发出来,把坏的方面局限起来。而编制这种东西,无疑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把你牢牢控制起来,使你身在其中,想脱身舍不得,不脱身又不甘心。慢慢地,你只能在其中越陷越深,疲惫不堪。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实际上是以一种诱惑的方式,把你给绑架了,你却不自知。
所以,对于人社部要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改革创新”,我没什么意见,或者说,我无所谓。如果不取消,我们仍然可以如以往一样“享受”着一些编制带给我们的实惠。如果取消了,也没什么可以失落的。毕竟,这是社会进步要付出的代价,只是不巧,这代价的付出需要我们尽一点力量。
想想,到了五十岁的年纪,毕竟不像年轻时候,能一切重新开始。我们这些“老编”们,恐怕大多人的人生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折腾的空间了。但社会总得往前走,我们一代人或几代人,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社会的进步的。只是,作为个人,我真心的希望,取消了编制这个怪物,千万不要再搞出一些别的什么怪物来。不然,我们这些改革的牺牲者,才是“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