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的物化法和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虽然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都存在局限性。于是,不少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将物化法和生物法联合起来,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了非常好的处理效果。
肖羽堂等人将好氧处理中的原曝气池改为生物铁屑反应池,使脱色率由原来的15% ~25% 提高到 90% 以上,COD 去除率也由原来的 20% ~ 30% 提高到 90% 。针对毛巾厂废水水量不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浓度波动范围宽、碱度较大、色度深和可生化性较差的水质特点,许玉东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 混凝沉淀 - 砂滤池联合处理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行业排放一级标准。卢平等人立足于传统的染料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 - 接触氧化法联合技术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处理方法工艺结构简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出水水质 稳 定。Khattri 等人应物理化学法与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的原理,利用生物吸附剂对结晶紫罗兰、亚甲基蓝、孔雀绿、若丹明 B 等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Walker 等人将一种假单胞菌固定在粒状活性炭上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废水的联合处理效果较单一使用活性炭大大提高。
但随着染料废水的可生化度降低,受到微生物对营养物质、pH 值、温度等条件有苛刻要求的限制,在实际应用处理染料废水时,生物法很难适应染料废水水质波动大、染料种类多、毒性高的实际状况。如微生物的高效化及固定化等生物强化技术。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研究工作,实现利用大自然现有的丰富资源来为人类服务,但是实践表明,新开发的高效菌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时,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的强化作用。此外,微生物本身还存在着安全性问题,高效菌与基因工程菌流落到自然环境中,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威胁,因而,这些生物方法的应用必须事先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性检查和评估。同时,微生物对染料的降解机理以及微生物的代谢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