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三十):王朝兴衰中的礼乐张弛


     根据《汉书·礼乐志》的记载,早在上古时期,音乐便已诞生,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 帝喾作《五英》,尧帝作《招乐》。但是,这个时候的社会还主要是部落形态,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邦国王朝。直到夏商两朝,礼乐作为国家教化百姓,引导民众知礼收守德的作用,才真正得到彰显。到周朝《诗经》,礼乐的发展则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但是,随着周王朝的衰弱,各种淫奢、怨恨之音随之产生,郑卫之声,骄奢淫逸,不堪入耳。诸侯也不断挑战王室,僭越礼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雅》、《颂》混杂,世风日下,硝烟四起,民众无所适从。

 

及至秦王朝统一六国,焚灭《六经》,不重礼乐,横征暴敛,滥施刑罚,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国家很快分崩离析。治国理政,讲究刚柔并济,秦一味偏执于刑法,而忽略怀柔之策,导致阴阳失调,山河破碎,也不是没有可能。

 

汉朝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非常重视礼乐。汉高祖刘邦亲自制作《大风歌》,诏令沛县一百二十位儿童一起合唱。到了武帝时期,专门设立了乐府,武帝亲自制作《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诏命七十名童男童女,经常从黄昏一直唱到天明!K歌的氛围与当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西汉末年,汉哀帝时期,郑卫之声大行其道。贵族外戚,祸乱朝纲,歌舞女乐,奢侈淫靡。到汉平帝(平帝年幼)时期,礼崩乐坏,王莽篡权,西汉覆灭。

 

经济发展是硬实力,礼乐文化是软实力,两手都要抓。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礼乐文化的发展却非常滞后。百姓不知礼仪,商人没有廉耻,知识分子一位阿谀奉承,有原则的人太少,没尺度的人太多。价值导向多是权贵主义,功过是非皆由金钱衡量。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股票、房子和汽车。仁义礼智信,被视作迂腐不堪,弃如敝履。名利的诉求异常强烈,急不可耐,整个社会非常浮躁,确实需要放慢一下,反思一下,向古人学习,吸收一点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音乐类综艺节目为什么这么火?一方面,喜好音乐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和基因里的性格,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则是迎合了民众诉求,民众的潜意识里,可能的确对现在的尔虞我诈产生了倦怠,渴望那种纯真的感情流露和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