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支付宝遭差评 阿里社交努力折射互联网生态之争


 

    “他们是想要要让我们在ATM机面前聊聊家长里短,秀秀生活八卦,或者是在POS机面前晒个旅游照片。”

    刚发布不久的支付宝9.9版招到网友们差评不断,新版将原本首页名称为“支付宝”的一级入口改成了“生活”。主界面色调也从黑灰变为天蓝,12宫格的功能骤减为8个,新增搜索栏、支持语音输入,以瀑布流的方式展现好友动态。此外,还有查找身边可能认识的人这一功能,也与QQ有着十足的相似度。可以看出,为了对抗微信,为了进一步拓展社交市场,阿里真的拼了。

说起阿里巴巴的社交产品,对互联网行业稍微熟悉的人都能说出一大串来。从最早的旺旺、雅虎关系、淘江湖,到后来的来往、钉钉,再到改版的支付宝,看得出阿里对于社交领域一直不抛弃、不放弃。

为什么阿里和支付宝打死都要做“社交”?

其实从新版的支付宝可以看出,阿里做社交的决心有多大。在此之前,马云的“社交魂”从未停止过燃烧:最早从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做起,不敌微信后被废;再到办公社交软件“钉钉”,引发腾讯推企业微信一起抢市场;再到今天的新版支付宝,希望借助社交激活更多生活交易场景。屡败屡战,社交成了阿里“心结” 。

“去工具化”已经成为支付宝未来的战略方向。支付宝将是承载着马云社交和O2O梦想的商业平台,也是与腾讯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主要武器。有人总结了社交对支付宝的战略意义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改变支付宝流量末端地位,形成新的内容;二是对过载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说,支付宝改变原本的功能型产品定位,必须依赖社交手段。首先,社交是人类的刚需,社交应用对用户的粘性无疑是最强的,微信、QQ长期盘踞我国各大app活跃度排行榜的前两名。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互联网下半场正式开启,用户由原来的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争夺存量市场的有限用户的有限时间成为巨头的重中之重。好比一个池子,阀门已关上,池子里的水有限,基本固定,支付宝不争,水便会更多地流入微信等其它应用之口。少了足够的流量做支撑,支付宝创造再多的场景也无济于事。基于这个逻辑,即使失败,被人一再吐槽、嘲笑,做社交仍然是支付宝的必然选择。

阿里的社交努力背后折射出的生态之争

互联网圈有一种说法是腾讯擅长做产品,阿里擅长做运营。腾讯强在产品和用户,它的成功,往往是从用户端一点点演化出来的成功。阿里则强于运营和战略,它的成功,则往往是自上而下高瞻远瞩式的,即依靠少数人长远而敏锐的战略眼光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倾全军之力逐次击破之,最终大获全胜。这也折射出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的不同基因,前者更懂产品强调用户体验,后者更懂商业更接地气。

阿里巴巴CEO张勇近期提出的“生活在阿里巴巴”理念的反映。“凭借着平台上智能数据驱动的社交、社群和个性化服务,我们改变了4.34亿活跃用户在平台上的互动方式,逐步实现‘生活在阿里巴巴’(Live @ Alibaba)的愿景。”张勇说。对阿里巴巴来说,核心电商业务之外,阿里巴巴正在建设一个新兴潜力业务群,加入整体的业务增长梯队中,形成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对支付宝而言,社交只是它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社交来加强自身的生态建设才是支付宝的目的。支付宝的定位是成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活平台,通过在支付宝内融入生活、消费、金融、沟通等众多场景,构成了整个支付宝生态。同时,腾讯则把微信定位成一个连接器,在微信上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人与资金等连接,本质上也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态。显然,支付宝跟微信支付的竞争早已不仅仅是两个支付工具或社交工具的竞争,而是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生态竞争,再进一步,是背后阿里跟腾讯两大巨头之间的大生态竞争。

互联网下半场,巨头之间的生态竞争将成为行业的常态。阿里和腾讯作为行业的两大顶尖巨头,支付宝作为阿里生态的根基,微信作为腾讯生态的根基,而社交、支付无疑是夯实根基最有力的工具。因此,支付宝和微信,一个从支付切入社交,一个从社交切入支付,双方都闯入了原本属于对方的禁地,在阿里和腾讯构建的大生态里展开一场持久性竞争。随着支付宝9.9版的推出,双方生态之争的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