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礼物
作者:张瑞生
不同时代的礼物是不相同的。这其中包含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最近同学老乡王广平向几个人展示了他在一九六六年参军时,邻居王玉祥送给他的礼物。那份礼物是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战火中的青春几个字。明信片不大,大约四五寸的样子。价格是一角而分钱。
一九六六年,上级在延川招收部队飞行员 。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全县的大事件。因为从建国后,由于国家正处于建设阶段,自然是百废待兴。身为老区的延川县,更是一穷二白。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书记县长真正在地面上见过或坐过飞机的人,没有几个。大家自然对于飞机存在许多神秘感。那年一下子就在延川中学初高中毕业的学生中(高中生中因身体原因一个也没被录取)招收了四名飞行员。为此县上在学校召开大会,欢送这几个同学。在一位领导讲话时,还闹出笑话。他把“无上的光荣”念成“天上的光荣”,更为要命的是,把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念成你们是国家的“樌椽”。自然引起同学和干部们的嘲笑。其实当时领导都是战争年代过来的。过去由于家庭贫穷,根本无法上学。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当时王广平是初中六六届毕业生。他要参军当飞行员,左邻右舍自然都很关心。当时还在上小学的王玉祥和他是邻居。虽然年龄相差四五岁,但还是对这位大哥哥参军充满好奇和崇敬,便向大人要了一毛二分钱,买了这张明信片。战火中的青春是当时流行的一部电影。其内容是反映在战争年代热血青年投入到革命洪流中的动人故事。由于建国不久,大家对于革命先烈充满了无数的崇敬,因而对于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颇受大家好评。特别是青少年更是如此。因此当王广平要去参军为飞行员时,全县人民为之激动。即将小学毕业的王玉祥,看到自己的邻居参军了,更是崇拜有加。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大家都觉得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五十年过去了,现在这张小小的明信片已经成为了文物。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物稀为贵,主要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全国人民以及广大青少年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影响了许多人,当然包括他们两个。王广平自参军担任飞行员后,从未想要离开部队,成为一名职业军人直至退休。王玉祥在参加工作后,报名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后来转业后担任县药监局副局长。由于小时候形成的一些固有道德观念,他们两个人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后来很少来往,但共同的思维却是两人共有的财富。
古人说过,礼轻人意重。在传统的观念里,送礼主要是表达一份真情实感,礼品不过是个载体。它要传达人们相互之间的希望和勉励。但是现在送礼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送礼轻的东西,动辄就送人民币,而且数量也逐年增加,有时成为一种公害。这种现象对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人 ,形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现在的送礼,也逐渐丧失了人文关怀。在一些人眼里,只要送了人民币,就可以万事通达。这几十年来,大家稀释了诸如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把人生的价值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那就是金钱和政治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对的,但在一些人眼里,除了钞票,别的都是虚幻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早已束之高阁。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好在这个问题已被现在国家领导层高度重视。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相信在中央的领导下,目前社会上一些有害思想一定会得到彻底纠正。
记住这张明信片,更要记住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附说明:该明信片背面写着这样几个字:送给广平哥哥留念。王玉祥。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四日。
作者:张瑞生2016年7月8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