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原则?词典解释: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笔者的理解是:生活不是真空,人是社会人,说话做事应该负起社会和道义责任。做图书编辑就应该如此。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国家与民族尊严利益至上——无论国家制度如何无不如此。西方国家更重视意识形态。在中国从事图书出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必须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坚持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唯有如此才无愧做一个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职业出版人。
第二,必须把出版作为自己的最爱。职业与事业,咫尺之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应该肯定,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自己所挚爱的职业融入恢弘而壮丽的社会高尚事业,则会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会迸发出更充沛的激情和创造活力,进而为自己所热爱的出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个执著并有成就的图书编辑,必然是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人。
第三,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图书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甘于并善于如此就是一种高尚而健全的人格的体现,同时也是良好职业素质的基础。乐于为他人做嫁衣,就要把嫁衣做到最好,这就需要高超的职业技能,需要对编辑业务的刻苦钻研和领悟,需要对多种边缘科学的融会贯通,需要善于独立思考并敢于特立独行的思辨力、超前意识和大无畏精神。只有这样,前二者才有实际意义。
第四,必须具有经营意识和对图书市场行情的及时准确把握。图书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想在出版这座金山富矿淘一粒金分一杯羹越来越难,图书编辑再也不能仅仅安于字里行间的点撇竖捺,句式语法,必须一边紧盯电脑屏幕,一边关注市场风云变幻。事实上,真正的好书,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书,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书。因此,一个称职的图书编辑,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案头高手,还应该是一个具有风险意识,善于利用各种媒介挖掘各类信息并立于图书市场潮头永不言败的强者,一个精于投入与产出比值算计的出版商。
第五,必须坚守职业道德的信念和不媚俗轻狂的底线。如今出版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许多出版业者迷失了方向,抛弃了原则,丧失了人格,低级庸俗读物充斥,盗版盗印堂而皇之,诸如此类,罄竹难书!这种时候,出版人的良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时候,高尚与卑劣就显得格外鲜明。孰是孰非?何去何从?出版人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