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见远:7.25早报


 1、财政部长楼继伟:电子商务不收税不公平; 

 

 

 

2、25个省区市公布上半年GDP数据 重庆西藏10.6%领跑; 

 

 

3、防总:7月底8月初长江中下游干流将退出警戒水位; 

 

 

4、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细节:女儿下车遭扑咬 母亲施救被咬死; 

 

 

5、上海浦东:土豪用直升机迎亲引发交通拥堵 警方已介入调查; 

 

 

6、调查认定河北邢台七里河决堤非人为 4名干部被停职; 

 

 

7、广东:民办养老院“炒床”:一张“预售”床位24万元起; 

 

 

8、东莞:涉酒驾冲进大排档撞12人村委书记被刑事拘留并被免职; 

 

 

9、土耳其总统解散总统卫队 关闭超1000所私立学校; 

 

 

10、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中心发生爆炸 已造成多人伤亡; 

 

 

11、6月365只私募产品清盘 九成私募仍在“生死及格线”之下 

 

 

 私募江湖暗流涌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 

 

 

  一边是大批产品被注销、小私募垂死挣扎。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有九成证券类私募规模在10亿元以下。而据业内对私募的运营成本进行测算,私募规模只有上到10亿元,才能达到“生死及格线”,勉强够活。 

 

 

  还有一边则是另一番景象——百亿级私募上演“排位战”,117家私募管理人(涵盖证券投资类、股权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私募)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百亿级证券类私募二季度增至23家。 

 

 

A股的持续萎靡令大批私募产品净值不断逼近清盘线。数据统计,6月私募基金清盘数量达到365只,创2015年以来新高,上半年共有1391只私募基金清盘。分析认为,6月清盘创新高或许与去年同期大面积发行的私募产品到期清盘有关。在6月与清盘的产品中,结构化产品达到64%以上。 

 

 

  就在快节奏清盘的同时,私募管理人备案私募产品积极度不减。据统计,6月,私募基金备案数再创新高,单月备案1429只,与 5月(1308只)相较增加了近10%。促成这一现象的背景是,除了协会鼓励备案外,更受到近期赶在8月1日大限前“保壳”、私募合同指引等事件影响。 

 

 

  “产品已经在上周成功备案,按最低标准发了一个500万元规模的产品。”北京某小型私募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笑言,我们算是成功“保壳”了,之后不打算自己发产品,大概率是借信托通道发。 

 

 

  格上理财分析师雷蕾对记者分析,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壳私募”将首当其冲。其次,存在违规操作的私募也将会被行业淘汰。另外,随着成本上升,部分小私募或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甚至会被逐步淘汰。 

 

 

  据统计,在登记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中,管理规模不为零的有4322家,其中仅413家机构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占比为9.56%,近70%的私募管理规模尚不足1亿元。并且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机构中,小规模私募机构占比在加大,如0至1亿元的占比在提升,而1至10亿元的占比在降低。 

 

 

  与小私募、“壳私募”不同的是,大型私募正上演“百亿级俱乐部”名额抢夺战。 

 

 

  截至2016年6月底,共有117家私募管理人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接近翻倍,比5月增加5家,相较于2015年底增加30家。其中,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私募证券管理人共23家,北京地区8家,上海地区11家,深广及其他地区4家。 

 

 

  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此前指出,私募监管依照“扶优限劣”、“不同化监管”的办法途径展开。“在扶优限劣方面,证监会将创制条件激励良好机构作大作强,同时清理违规、失联和空壳机构”。而目前来看,“扶优限劣”的效果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