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钦定的三个接班人都败哪个字上?


毛泽东钦定的三个接班人都败哪个字上
 
近日读书,偶然有得,浮想联翩,突发感慨,原来伟人毛泽东钦定的三个接班人的命运,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曾那么地辉煌和炙手可热。然而,好景不成,昙花一现,总结起来,都败在一个字上——急。就是急不可耐、急于求成、急于上位,急功近利。总之,一个“急字毁了有可能成为伟大国家的领导人。
先说说刘少奇:一是刘与毛是湖南老乡,从个人感情上就近了一大截;二是从一开始闹革命两人关系就很铁,思想一致,抱负远大,尤其是在安源煤矿结下的战斗友谊,为两人今后领导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以后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三是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工作的配合,两人相得益彰,十分默契。比如经过艰苦斗争转战两万五千里到延安后,毛泽东就想到了刘少奇,把他从敌占区调到身边,一块指挥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毛当选主席,刘当选副主席。毛泽东对刘十分欣赏和倚重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可见刘在毛心中的地位。而后毛主动要求辞去国家主席,刘在朱德的谦让下,最终当选为国家主席。世人都清楚,国人都知道,毛之后刘就是接班人,毛泽东对刘也是充满着期待。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人民想象的地方发展,刘当选国家主席后,首先急于表现,没有摆正位置。举一例:
1964年8月1日,刘少奇在毛泽东未出席的一次大会上的表现深深刺激了毛泽东,当时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就座后,刘才在周恩来的引导下登场。刘到主席台中央后,并未落座,而是背着双手在主席台上边走边说,他号召大家向王光美学习下到基层,最后严厉地说:“谁要是不下去,就把他赶下去!”
文革一个常被提起的故事,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时手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还是国家主席,宪法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而在1964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讨论“四清”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劝毛可以不必参加,刘少奇则在毛讲话时几次插话打断,毛泽东后来一手拿着党章,一手拿着宪法,到会场兴师问罪:“一个不叫我开会,一个不叫我讲话。为什么剥夺党章、宪法给我的权利?”毛泽东随后对陶铸夫妇说:“有人就是往我的头上拉屎尿。”余怒未消的毛在一个月后对到毛住处拜访的刘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打倒你。”(录自揭秘毛泽东打倒刘少奇因王光美夫人予政)
这就是刘没有把握好在共产党一党执政国家体制下,国家主席这个位置的作用,急不可耐。错位了国家主席仍然是党主席的配角,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或牌位,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出席一些活动、迎来送往的一些象征性的工作,属于二线岗位。一线仍由党的主席负总责,行政工作由总理总负责。过多干预党务和行政事务,并使夫人予政,在毛、周心中都造成了不应有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文革中周任刘专案组时,直接将其定为“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就是其过多干政结的怨。还有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在未全面调查研究时急于表态,农业生产放卫星,全国成立大食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致使造成左倾思想泛滥,严重脱离国情,被彭德怀称谓小资产阶级左倾幼稚病,给党内统一领导抹上了阴影;其次是不够谦虚,急于求成。毛主动不担任国家主席,最主要的是不愿意让那些迎来送往的繁忙琐事耽误他过多时间,他要集中精力和时间研究一些大事,并不是真退休了,党和国家的大事不管了。刘以为毛退下就是退休了,自己就是一把手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国家大事,任命人事了。于是在筹备八大的时候,由于毛当时在北戴河,刘一手遮天,既不向毛报告会议筹备情况,也不向毛汇报人事安排情况。毛泽东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说,我还是不是党的主席,我是出国了,还是退休了?最终导致两人思想隔阂进一步加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刘的结局。
而后说说曾经被确定为毛之后的接班人并被写入党章、全国上下齐声欢呼“身体健康”的元帅林彪。林彪在井冈山时从一个娃娃一直跟随毛泽东出生入死,南征北战,非常受到毛的赏识,我们从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毛对林的厚爱有加。一是日本投降后,共产党急于接收东北,毛泽东力排众议让多年未打过仗在苏联养伤的林彪赴东北任一把手。最后林彪没有辜负毛的期望表现不菲,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了大功;二是刘少奇被毛罢黜后,毛将林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这包括在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是绝无仅有的。可以看出毛对林彪是非常信任和看好的。然而,可能是毛对林的过度信任使其飘飘然不识自己,加上身体原因,忘乎所以,急不可耐,急于上位。而后在叶群和儿子老虎的煽动下,制定了一个武力推翻毛的“571工程”,最后事情败露,自己不仅没有上位,反而落了个投敌叛国之名,克死蒙古温都尔汗。
最后说说被奉为英明领袖的、集党政军于一身的华国锋。毛在刘、林两钦定接班人相继失事之后,自己也进入了暮年,几经权衡周折,最终毛将接班的重任托付给了曾经为自己家乡服务多年,老实憨厚,办事放心的华国锋。华在内斗不断风雨飘摇中成功接班,而且集党政军于一身,绝对的一把手。应该是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全国上下当时是一致拥护。然而,华上台以后,没有汲取前者的教训,一是急功近利树立个人形象和崇拜。华接任后,到处印发和悬挂自己的标准像,唱颂宣传自己的歌,在一些老帅心中打上了烙印;二是急于求成清除异己,憨厚慈祥形象丢失殆尽。最后,不仅大权旁落成为笑柄,而且被毛崇拜者、追随者抛弃,也因“两个凡是”使非毛者所不词,两边都不讨好,成为孤家寡人,最终惨戚戚,黯然失色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凡成大事者,必须有大智慧,那种站不稳坐不住,遇事沉不住气,耐不住寂寞,经不起风浪者,他可能成一事,但绝不能成一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