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人才切莫“招来女婿气走儿”!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但现在有一种错误倾向,有些人总是片面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只是一味地重视吸纳人才、引进人才,而对自己现有的骨干人才熟视无睹,重引进,轻培养,从客观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流失。
袁绍错失了许攸,而导致官渡之战大败;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导致失去了整个江山。春秋时期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尽心尽力地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和非凡才能,根本不把田饶放在心上。田饶由于才智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便离开鲁哀公到前往燕国去了。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施展治国安邦本领的机会。三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祸患。因而名声大振。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后悔莫及,对当年没能留住田饶而深感内疚。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对人才的发现。人们往往在热衷于引进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甚至视而不见,结果只能是舍近求远,“招来女婿气走儿”。一些地方大范围选拔干部、大规模招引人才,本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壮大干部人才队伍的好事,但设若对引进的人才青睐有加,却冷了本土人才的心,“有了女婿忘了儿”,就本末倒置,有违初衷了。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莫如知人。知人善任,扬长避短,才尽其用,这是用人之道的要诀,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原则。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刘勋曾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要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就要善修“伯乐”之功,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贤若渴的态度、卓识睿智的眼力,识其贤愚、端其良莠,让蛟龙腾飞、卧虎猛跃,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岁不寒无以识松柏,路不险无以识良马,任不重无以识人才。提高了识人的眼力,就要改进评价考核机制,善于量体裁衣,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主要领域、重要岗位的创新和带头作用,敢于把关键人才用到关键岗位,以“人才引擎”推动创新、引领发展,让各类人才在尽情挥洒中,以一流的贡献回报社会。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真正的人才,往往不会在意一岗一职,大多具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通病,因而平时并不擅长讨好上级,甚至不听话、好挑剔、爱提意见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者还需拥有胸怀全局、海纳百川、任人唯贤的度量,既能容人之短,不以一时一事论英雄,不以小恶掩大德;又能容人之长,不嫉贤妒能、不妄自菲薄,时刻能够以开阔的胸怀为其提供全方位、最优化的服务。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发展之要,在于用人。人才难“得”也易“失”。放弃身边人才不用而一味渴望远方的才俊,这是典型的“灯下黑”。窃以为,只要真正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也就可以使事业盛成不衰了。
(李吉明2016年7月16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