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一个纯偶发性事件。有几个背景。
英国虽然是欧盟一员,但它没有加入欧元区,也没有加入申根。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到英国学习,当时撒切尔保守党政府是非常保留的。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背景。
其次,这次不只是在英国,2007、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从华尔街波及到欧洲,甚至全世界,以及现在中国也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到放缓,这一轮危机产生了很多后期效应:一是给各国就业带来的冲击,二是对各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三是各个国家对移民的反弹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政策,或者是不叫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保护。过去我在美国研究所工作,长期认为中美外贸是压舱石。但这次奥巴马上来了,多次讲到中国都说我们抢他们的生意、抢他们的工作,都在讲国内经济,都在向内看,都在向内收。经济上的贸易保护,就会产生与它相关的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比如特朗普现象和法国的勒庞现象。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社会情绪上现在叫做平民主义(民粹主义)。其实有偶然性,这个结果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出现这个结果,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卡梅伦、来自欧盟的精英阶层、美国的精英阶层都感到震惊,你说有没有准备?可能有准备,但准备不足,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目前这个结果已经产生,但只是公投的结果。所以,英国是不是能够脱欧,其实还有法律程序。而且卡梅伦已经辞职,下一届首相上来,国会还要启动和欧盟的谈判,谈判可能要两年甚至更长。当然有人说越长会越不利。但这还是一个过程,英国目前还是欧盟的一员。
其次,即使脱欧了,但英国和欧洲的关系还是很深的。第一,看美国的反应,英国和美国有特殊关系。第二,美国人很重视。第三,英国和欧洲还是搅和在一起的,不是因为脱欧了,英国就和欧洲说再见了。当然除了经济关系也有别的关系,而且伦敦作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没有被动摇。这是时间原因。
再次,冲击。第一时间英镑本身会受到冲击,欧洲是第二。如果还有一个叫做西方经济的,现在其实越来越难说了,中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叫China America。如果还有西方经济,西方经济是第三。第一受到冲击是英国经济,第二是欧盟,第三是西方,亚洲至少头三天看冲击最大的是东京和香港股市。我们这里目前来说更多的是研究、判断和冷静观察中,因为中国经济走低走缓是新常态。第二,中国也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来处理这样的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下,中国也出台了很多战略措施,包括提升和欧盟、英国、中东欧的关系。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伦敦时,我和崔洪建也在那里。现在的情况,对英国保守党来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现在首相卡梅伦也辞职了,财政大臣也表示不参与竞逐保守党领袖了。但确实中英两国关系提升为“全球性战略伙伴”这一点不会变,因为中国在中英关系中不是看重英国一国在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政治上的影响,中国和欧盟是四大伙伴关系。在四大伙伴关系下,这个月马上就有中欧领导人会议,马上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协议和项目正在推进,还搞了一个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机制,也推进了四年,效果至少正在显现,其中又和“一带一路”对接着的。这些都是比较正面的。
第四,负面的东西也是有的。这样一个冲击使得人们要重新看待英国英镑的地位和作用,至少疑虑上升,还有不确定性,这是对金融、股市和经济最大的问题,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对)整个市场的信心也好、稳定也好(都会产生影响),而这种不确定性会持续一段时间,乃至于三年以上,不是三个月的时间。人家说欧盟有一句话,“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进入一个不确定性,而这只是其中不确定性的一件事之一,当然是一个很大的事了。一是不确定性增加了。二是精英和民众的差距拉开了。民众越来越看清了,他们是不怎么听你去计算损失,一旦离开了会怎么样。这是第二个很大的精英与民众之间的撕裂。
三是整个全球化的逆向,或曰逆全球化、反全球化、非全球化。20世纪末以来进入的这一轮全球化的反冲,或者叫做倒挡,其中也包括对移民的反弹。因为英国退欧公投背后很重要的一大因素是移民,而这个移民不是北非和中东的,主要由于欧盟成员国必须自由流动,英国现在已经有300多万来自中东欧的移民,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来的移民。我们知道移民是经济的有机组成,资金、信息、商品、货物、最后是劳动力本身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组合,这是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平衡,很多国家都开始了这一进程。
如果还有第四个效应的话,不是说欧洲一体化就受到阻碍。原来有些基金想进入,现在就要犹豫一下,已经在里面也要有各种保守、保留和保护英国的一些条件。二月底的峰会也做了,但还是投掉了,当然对英国本身还有滞后效应,苏格兰要投第二轮。其实苏格兰投之前我就说,不管它投出什么结果,是52%赞成留,还是52%主张走,投本身就代表着撕裂,共同的利益获取受到了阻碍,因此在下一步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世界是继续全球化,还是各自为政?如果各国又进入一个各自为政、各顾各的时代,这对经济、金融、就业的提升是会有很大阻碍的。
最后一句话,当年尼克松见到周总理,问你怎么看待法国革命,总理当时回答:法国大革命到现在不到200年,现在评价为时过早。我问过他的翻译,我还查了他的笔记,确实说的是1789年。我们研究欧洲的都把这个作为研究智慧,所以,谈英国脱欧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