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中存在的固体颗粒


      造纸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主要为胶体粒子,有复杂的结构,与水的亲和力很强。按水分在污泥中存在的形式可分为间隙水、毛细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四种。表面吸附水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吸附的水分,胶体颗粒全部带有相同性质的电荷,相互排斥,妨碍颗粒的聚集、长大,且保持稳定状态,因而表面吸附水用普通的浓缩或脱水方法去除比较困难。只有加入能起混凝作用的电解质,使胶体颗粒的电荷得到中和后,颗粒呈不稳定状态,黏附在一起,最后沉降下来。颗粒增大后其比表面积减小,表面张力随之降低,表面吸附水也随之从胶体颗粒上脱离。造纸污泥胶体颗粒一般都带负电荷,因此应加入带正电荷的电解质离子。间隙水是指大小污泥颗粒包围着的游离水分,它并不与固体直接结合,因而容易分离,只需在浓缩池中控制适当的停留时间,利用重力作用,就能将其分离出来。间隙水一般要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65%~85%,这部分水就是污泥浓缩的主要对象。

       造纸污泥由高度密集的细小固体颗粒组成,在固体颗粒接触表面上,由于毛细力的作用形成毛细结合水,毛细结合水约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5%~25%。由于毛细水和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强,重力作用不能将毛细结合水分离,需借助较高的机械作用力和能量,如真空过滤、压力过滤和离心分离,才能去除这部分水分。
       内部结合水是指包含在造纸污泥中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水分,它的含量与污泥中微生物细胞体所占的比例有关。一般初沉污泥内部结合水较少,二沉污泥内部结合水较多。这种内部结合水与固体结合得很紧密,使用机械方法去除是行不通的。要去除这部分水分,必须破坏细胞膜,使细胞液渗出,由内部结合水变为外部液体。内部结合水的含量不多,内部结合水和表面吸附水一起只占造纸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