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法国已死


 

 


本文为《经济学家告诉你A》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该公号!


    作者:俞炜华
 

在2008年欧债危机期间,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准备改革僵硬的福利制度,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刚性,以增加法国的国际竞争力,套用一句时髦话就是当时的法国正准备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供给侧管理改革”。我和一个从欧洲留学回国的同事聊天,我说我特别敬佩萨科齐,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他找做了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必将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果然,在2012年主张改革高福利制度的萨科齐下台,而主张通过提高福利制度解决法国经济困境的奥朗德上台。现在,法国的经济形势已经让“左倾”的奥朗德总统不得不修改不合时宜的劳动法。在屡次让步,对劳动法草案进行多次修改,进而使改革措施近乎于无效的情况下,仍受到许多强势工会的反对,这场革刚性劳动力市场命的供给侧改革无法持续的可能性极大,法国又将陷入等死的阶段。只是可以预见的是,留给法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出意外的话,在10年20年内,法国也将和“欧债四猪”一样陷入债务和经济危机之中。


 

为什么曾经领先于世界的欧洲会相继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长时间的免费午餐养刁了一堆懒人,让欧洲社会陷入增长乏力的境地。


经过几百年的殖民掠夺和工业化,使欧洲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富而娇”的欧洲创业精神开始衰退,加之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得强调分配而不是将饼做大成为欧洲民众的主流思想,这就为欧洲病埋下病根。


为什么欧洲病到2008年会全面爆发呢?张五常教授早在80年代初就预测在30年内欧洲会爆发经济危机,原因就在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


1950年代以来,欧洲因技术上具有相对领先优势,使得其即使在高劳工福利下,其产业相对发展中国家仍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尽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给欧洲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毕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对人口规模较小,无法对欧洲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加之殖民时期掠夺的大量财富还没有用完,高福利制度仍得以维持,欧洲继续生活在强国的美梦之中。


 

随着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世界经济版图也在不断的改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背后的根源是在1990年代初,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亚洲四小虎的水平,在竞争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东南亚各国处于劣势,其赖以生存的国际市场不断萎缩。又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生产率水平,已经达到欧洲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端国家的水平,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这就使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超过这些国家的水平,产业竞争力的相对下降使这些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高福利制度无法继续维持,经济危机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尽管中国现在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济不景气,但相较于欧洲,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率仍处于优势,加之印度的强势崛起,这使得欧洲的危机仍将持续。欧洲各国的产业竞争力存在差异,德国最好,法国和英国次之,其它国家为第三层次。现在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处于与欧洲除法英和德之外其他国家相近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生产率相较于欧洲的持续进步,下一步面对中国产业竞争的将是第二层次的法国和英国,而改革僵化的用工制度和高福利制度将是英法应对中国和印度产业竞争的唯一出路。法国现在的困难也是不久后德国的困难,法国经济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德国还会远吗?


 

可惜的是,长时间高福利的免费午餐享用者将人的自私发挥到极致,不愿意为子孙放弃“不劳而获”的生活,哪怕是一点点也不愿意。欧洲唯一的希望是新出一个撒切尔夫人一样的铁腕人物,为欧洲的重新崛起打下基础。可撒切尔夫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物,而且在现在的氛围下,除非欧洲全面爆发危机,否则撒切尔夫人也无法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尽管中国在福利制度和用工制度上不恰当的学习欧美,但在力度和执行上仍保持较大的弹性,加之中国的工会组织,只是个福利组织,并没有像欧洲工会一样成为真正的“毒瘤”,这是中国之福。欧美的历史和现象告诉我们,供给侧的活力有赖于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本文为《经济学家告诉你A》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视频​:

吃饭不是土地问题、粮食问题,而是收入问题:http://v.qq.com/page/u/f/h/u0304wdkgfh.html

私有产权与女性之美:http://v.qq.com/page/w/f/l/w03025zdafl.html

三从四德不是歧视妇女:http://v.qq.com/page/p/b/x/p01976imkbx.html


 

 



欢迎光顾谢作诗的签名书店(http://weidian.com/?userid=257447452&wfr=c),里面有众多大虾的亲笔签名书、字、画、雕刻等。你也可以扫下面二维码可以进入微店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