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老人免费乘车的上海方式各地只是看着眼热
李华新
从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记者实地观察发现,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据巴士公交二、三公司的48路、49路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新闻晨报》6月27日)
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免费公交卡,一向被视为城市敬老的重要举措,广受“白发族”的欢迎。不过,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公交也显得日渐逼仄、拥挤,老年人与其他人在公交工具上的“让座”冲突,也时有发生。而每次风波,往往会走向泛道德化讨论,不是弥合而是加剧了社会群体间的撕裂感。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8日 02 版)
的确上海方式的确是得民心的,不仅是老年人享受到了这样的一种普惠,更主要的是在城市交通资源收到瓶颈限制,以及老年人乘车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冲突来看,无疑用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城市的乘车难,以及因为让座纠纷和老年人在大众乘车环境下的各种问题。缓解交通压力等负面,用真金白银买单,上海的做法是很大气的。
不过并非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学上海,一是因为这是一项不小的花费,再就是让城市在拥堵的环境中继续着,政府部门也就不需要投入这么多的真金白银了,反正是现在城市公交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乘车者是老年人,政府出台的免费乘车有这个优惠就是了,至少是体现出了政府关心,而至于城市公交如何改善拥挤的状况,那也不能全怪在老人身上啊。
但是老人年和年轻人一起挤公交,老年人对于不让座的年轻人还不满意,而现在老年人毫无顾忌限制的乘车,一张免费卡不限次数的坐,的确也是加重了城市公交的拥堵。因此上海的做法一出台,也立即得到了更多市民的拥护。而至于免费乘车的老年人如果依旧如此频繁的乘车,那么,让人生厌也是很自然的了。
此前不乏有人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把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资源让给年轻人。遗憾的是,这种停留于道德化的倡议没有多大实际效果。
上海市敢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不光是有勇气,恐怕主要是有底气。这底气就来自强大的配套措施,即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据披露,从今年5月1日起,上海老人按年龄分为五档享受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贴,从75元到600元不等,钱直接打入具有银行卡功能的“上海市敬老卡”中。基于此,才宣布停止“敬老卡”免费乘车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此番不是单纯取消政策优惠,而是将优惠换了一种方式,通过真金白银的“直补”,既消除了老年群体的被剥夺感,又能帮助老年人结合个人情况理性出行。
不好说。至少从目前看,此举赖以成功推动的根源在于政府财力的强大支持。据披露,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涉及260万老年人,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以济南为例,全面需要支付的资金是8.64亿元,这个钱对于财政紧张的财政情况来看,是否可以同样来个真金白银给予老年人,看来是拿不出来、而至于其它的城市能否跟进,当下看来也只能的看着人家上海眼热啊!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