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啃哥”这个名字,让我一下子想起高中时期常听老师们说的学习要领:要把教科书啃薄、啃透,方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读书和学习如此,做工作亦当如此。“啃哥”不是高考生,却依旧如个好好学生般对“新三板”这本难啃的教科书极为认真地钻研并写下自己的心得。
“新三板”在2015年2月份突然火爆起来,很多企业对其趋之若鹜,诚然,作为投资者等商业人士,追求利益是无可非议的,但对于一个新事物,只看到其有利可图便盲目追逐显然不够理性,亦有失专业水准。身处瞬息万变的交易市场,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啃哥”在为这个大好机会感到兴奋的同时,亦不忘沉下心来,冷静地分析其来龙去脉,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客观剖析,能引起整个投资行业对“新三板”的足够重视,并为其今后发展献出自己的的最大力量。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厂家秋山木工在其著作《匠人精神》中通过“三十条”匠人须知传达出真正的“匠人精神”——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一流精神。在笔者看来,“啃哥”笔下的《啃碎新三板》系列丛书正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1.“匠人精神”之执着
“等我股票回本了,就跟你离婚。” 他淡淡地说。听完后,她的心里暖暖的,她想这大概是最海枯石烂的承诺。2016年这篇微小说的走火折射出近年来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窘境,整个市场坏境都如此不景气,专注于“新三板”私募投资领域的“啃哥”创业之艰辛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坚信“新三板一定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所以他一篇篇文章地去啃,一项项政策地去分析,为的是能充分了解“新三板”的制度体系、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前景,用“啃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啃这块硬骨头。透过这些精心的文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啃哥”夜以继日的记录与分析,更是掩盖在疲惫面容下那颗执着的心。
2.“匠人精神”之独立思考
《匠人精神》中匠人须知第16条提到“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这一点对于所有的行业都适用。“新三板”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业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一些想要进入投资领域又对其不甚了解的人往往是人云亦云。事实上,作为一个投资者,面临错综复杂的交易市场与国际形势,最需要的就是洞悉一切经济现象的观察力和在众说纷纭中清晰的判断力。综观全文,大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概况,小至“新三板”市场下公司挂牌、投资交易和融资并购等各项业务的具体细则和规定,“啃哥”不随波逐流,而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和对“新三板”的潜心研究说话,语言多是凝练简洁又不失洒脱,生动鲜活亦鞭辟入里,论证思维之严谨与深刻实令人叹服。与其说“啃哥”是在为我们介绍“新三板”,倒不如说他更是在传授看待事物的独立思考方法。
3.“匠人精神”之社会情怀
“新三板”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对于许多个人投资者来讲难免陌生,“啃哥”在平日极为繁忙的工作里还挤出时间来细致地研究各项法规条例,就是希望能普惠大众,而写这套书的初衷,也是“啃哥”在多年目睹民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的困境后,急切地想呼吁更多企业家抓住“新三板”的机遇实现翻身,一片赤诚之心可见一斑。“啃哥”在书中极具逻辑性的剖析和详尽的资料呈现无一不体现其良苦用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三本《啃碎新三板》,写下的是作者兢兢业业的职业使命感和关注国家未来前途的社会情怀。
现代社会喧嚣浮躁,能勤恳踏实如“啃哥”者寥无几人,国家要前进,需要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希望读者除了从此书中了解“新三板”外,还能从中领悟并学习“啃哥”精神,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做一个忠于自己职业的匠人。
《啃碎新三板》系列,啃哥张驰 著,中国市场出版社,2016年1月,定价:155/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