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一小长假,我和几个同学在京郊的一个度假村里家庭聚会。这样的聚会,喝酒与麻将,是永恒不变的两大主题。庸俗点说,二十多年的友谊,就沉淀在一杯杯的白酒里、一次次的点炮中。
这一次聚会的麻将局,却不停的被电话打断,都是关于百度这事儿的采访。第一个电话进来采访的记者,问的是王湛被开除和“魏则西事件”的关联。说实话,已经开启休假模式的我,那时还不知道魏则西事件。
这个五一小长假,因为青年魏则西之死,整个朋友圈里充满了哀伤和愤怒。
到目前还不知道魏则西事件的朋友,你也就不必要知道了。或者,你可以偷偷的去百度一下。
2这几天,不断有朋友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魏则西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们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
是的,上面这一段是模仿于《纪念刘和珍君》的开头。莫名地,我立马想起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或许,情境真的很相似。
我知道,劝我写点东西的人们,是急切的想让我和他们一起吊打百度的。毕竟,医疗我不懂,互联网还是知晓一二。包括采访我的那些记者们,也是想借我的口,来吊打百度。
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我也确实和他们一样,也急切的想吊打百度了。然而,不用去别处,只需要翻翻朋友圈,看看订阅的那一堆公众号,百度已经被吊打的360度无死角了。
3三四个月前的贴吧风波后,我写过一篇《百度们的“度”》,最后一段是:
“风波过后,能留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3Q大战,打出了一个新腾讯。谨希望,贴吧风波,能够孕育出一个新百度。”
不料几个月后,是一场更大的风波。“新百度”毫无迹象,旧百度却不仅是旧,而且要烂了。
对于百度这次的遭遇,还是借用鲁迅先生的那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怒其不争。因为,百度本来是可以有别的选择的。
因为是模仿者和被模仿者,所以百度总是被拿来和Google做比较。还是在拙作《百度们的“度”》中,有这么三段:
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是Google,“不作恶”(Don’t be evil)曾是它的核心价值观。不过在Google正式更名为“Alphabet”之后,“不作恶”也随着老Google一同离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做正确的事”。“不作恶”的行为准则形成于1999年。当时,在一些商业人士加盟技术驱动的谷歌之后,谷歌创始人之一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和其它一些早期员工都持抵制的态度。“不作恶”标志着谷歌渴望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
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是亚马逊,其CEO贝佐斯在普林斯顿大学2010年毕业典礼上,做过一场题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的演讲:相比天赋,每个人做出的选择才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做出艰难的抉择,而这时候我们必须去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不作恶”和“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其实就是Google和亚马逊心中的那个“度”,有了这个度,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赚什么钱,不该赚什么钱,就有了评判标准。
贝佐斯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Google和百度天赋差不多,起步只相差一年的两家公司,之所以现在差距这么大,在于二者选择了不同的路。
是的,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后来不同的选择。
5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教训孩子,最狠的话就是“把你吊起来,水蘸麻绳狠狠的打。”老家还有首民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水蘸麻绳五股拧,打死打活我不回心。”
可以说,只要不伤及性命,水蘸麻绳吊打应该就是最狠的级别了。这一次百度的景象,就像是被水蘸麻绳吊打。拿着那一根根麻绳的,就是媒体和自媒体们。
理性的讲,青年魏则西之死,百度不是主犯。主犯应该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和莆田系。百度是帮凶之一,帮凶还有CCTV等。
然而,这两天,媒体和自媒体们为何把帮凶之一吊起来,用水蘸麻绳狠狠的打呢?相应地,两个主犯反而没有帮凶受到的待遇更隆重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百度更好骂,仇怨更多。比如自媒体,目前国内的自媒体中,科技领域的自媒体占了绝大多数,对百度更熟悉,对互联网更熟悉,可以对百度骂一万句而不重复,对医疗行业却没几个懂的。
媒体中,其实很多报纸啊电视台啊,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做过莆田系的帮凶,都曾经登过类似的广告。只不过,那些媒体喝的是汤,吃肉的却是百度。现在,喝汤的也拿起麻绳,蘸蘸水,来吊打百度。
吃像难看的,一边高声叫打,一边却还在喝汤。
一些人手里的水蘸麻绳,也就等于在这场“吊打百度”的聚会中的白酒和麻将,在刷着存在感。 6吊打百度固然痛快,然后呢?
目前对百度的吊打,这是道德层面的谴责。道德自律是重要的,但不是可靠的。道德上需要舆论、需要弘扬正气,但保护用户的基石,仍然是法律和制度。光用道德的水蘸麻绳鞭打百度远远不够。
更何况百度已经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它已经早就绕开了“善良”这条小路,还怕你们吊打吗?这一次的风波,迟早也会淡出公众视野。能够在公众视野持续多久,取决于下一个热点事件什么时候到来。
即使作出“不作恶”选择的Google,也是需要法律的鞭策。谷歌也在这个问题上摔过跟头,并且遭受过严厉的惩罚。但正因为此,谷歌才能始终感受到来自背后的鞭策,不断完善自己的广告审核机制和员工道德准则。
早在2003年,谷歌就因为网络药品广告问题接到美国国会三个不同委员会的调查质询。2004年7月,就在谷歌上市前一个月,由于美国参议员计划通过两项监管网络药店的法案,谷歌负责全球网络广告的副总裁谢莉尔·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还赶赴首都华盛顿就这一问题作证。现任Facebook COO的她当时声称,谷歌会通过第三方认证服务来严格审核互联网医疗与药品广告。
但随后发生的系列负面事件显示,尽管谷歌高层早就意识到非法药品广告的问题,但这家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依然会不时卷入负面消息。2009年爆出的大卫·惠特克(DavidWhitaker)事件则让谷歌在这一问题上首次形象扫地,让谷歌真正意识到虚假网络广告的危害以及搜索引擎对公众的责任感。2011年8月,就在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那个月,谷歌与美国司法部就非法网络药店广告一事达成和解,谷歌为此支付了当时企业最高额的企业罚金——5亿美元。
如果百度也被罚几次5亿美元,后果会如何?
7关于法律监管,我只提两个建议,朋友们可做更多补充。
第一个,尽快的把搜索引擎从法律上算作广告。
是不是很奇怪,搜索引擎上的广告不是广告?给大家看看魏武挥老师的文章:
百度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法子,在过去的诉讼中,让管理部门支持了它的诉求:百度推广不是广告。
08年上海地区的一场诉讼纠纷中,上海市二中院审理后认为,百度竞价排名并非广告,百度提供的竞价排名这一网络营销推广业务作为一项新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广告业务不同,因此百度不承担发布虚假和侵权广告责任。
09年一起和某医疗机构的官司中,百度的律师辩称:“竞价排名服务搜索,目的为第三方网站提供技术服务,并对已有的网站链接进行优先排序,并没有超出搜索引擎定义,也不直接发布第三方网站的内容,所以竞价排名绝不是广告,因此百度也不是广告的发布者,不承担广告发布者的义务。”
所以,你在百度历年财报中,你至今看到的是,百度宣称自己的是:网络营销营收。
第二个,把广告用初段网民都能看清楚的方式表明,这就是广告,而不是自然搜索结果。
在绝大多数小白用户的眼中,百度就是高科技的代表,李彦宏就是集颜值财富高新技术一身的偶像。所以,没有用他们能看得懂的方式标明是广告的话,就会认为真的是高科技啊高新技术啊在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公正客观高效的道路,他们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百度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幸福。
8这个事件中,如何用水蘸麻绳来吊打百度都不过分,但是,不用说吊打,就是把百度打死也是没有用的,没有百度,还会有千度、万度来干这个事儿。
更应该吊打的,是主犯,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和莆田系。再往源头说,应该拷问的整个医疗体系。
改革这么多年,很多行业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进步,但只有两个行业,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倒退。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
这两个行业不解决,一切都扯淡。
医疗改革这个命题很大,我也不懂,更多的医改建议可以去百度一下。
又是百度一下,这就是我们的悲哀。一边骂着百度,一边在百度搜索着;一边骂着淘宝的假货,一边在淘宝购物着……
吊打百度固然痛快,希望后面还有更痛快的。
吊打百度固然痛快,然后呢?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