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转移,只是为了员工他们辛苦了吗


 华为的转移,只是为了员工他们辛苦了吗

过去这两天,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弄孺妇皆知。为什么会这样,给人留下了深深一问:

文章称,以因为无法承受深圳的高房价高成本,华为已经在逐渐搬离深圳。并以2015年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成为东莞营收和纳税第一大户,作为其核心论据。就此,华为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辟谣称:“华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开展,在此过程中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5月23日,新华社喊话房地产,不能通过加杠杆去库存,不宜搞大力度刺激。必须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机资本“炒房”之风,要通过供给侧改革,给房地产企业转型创新以机会,使其轻装上阵,更多参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6d100052e2a4df60351

尽管一些开发商在拿地时不差钱,但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的资产负债表并不好看,“疯狂拿地,是在下很大的赌注,通过举债和加杠杆的方式高溢价造出地王,然后助推周边的房价,从而实现全面解套。但这种玩法在过去房子短缺的情况下可能得逞,在住房已经告别短缺的情况下,一旦房价预期逆转,市场调整,则意味着开发商替银行拿了一块很难解套的土地。土地市场这种加杠杆的危险比买房加杠杆更危险。”对于后市,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在下半年降温的概率极大,市场暴涨不可持续,“一些地王制造者很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对于优质企业,银行追求的往往是以量补价”,一位城商行有关人士进一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风控角度而言,银行的贷款结构中也必须包含相当比例的低价但优质的贷款。此外,在揽存压力比较大、优质贷款客户减少的背景下,大型房企确实属于稀缺资源,虽然银行手握资金,但多数情况下,都是银行主动争取成为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主办银行或战略伙伴,这样能够在对公业务领域形成综合经营优势。

诚然,经济是社会之本,一企兴而一城旺,一企亡而一城衰,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多年来,中国各地政府更早已沉湎于各种“招商引资”充实钱袋的甜头之中。但产业的盛衰与迁移,总是每一个城市都无法逃避的现实。而对政府而言,真正让民众记得住的事情,其实并不在于城市里来了走了哪家企业,而是衣食住行教医等诸般民生。

6d100052e5e25b26b0b

在选址决策中,一些产业侧重考虑成本因素,如:钢铁业的部分原料成本占整个钢铁生产成木的比例高达75%,光伏产业硅料的提纯生产过程需要巨大的能耗,因而钢铁厂和硅料提纯厂选址偏好就近原料、燃料动力的供应地。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也不断地向人工供应充沛、质星高、工资低,综合运价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在选址决策中,一些产业侧重考虑市场因索,如:一些对售后服务要求较高,时效性要求较强,运输成本占比较大的产业。就仓储物流业来说,其选址就须以仓储物流巾心的服务目需求量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选址模型,评估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完成投资选址。

在选址决策中,一些产业还需关注政府因素的影响。以光伏产业为例,在光伏组件价格的构成中,硅料价格大约占比过半。因而对于光伏产业而言,硅料的质量和取得成木,直接影响光伏组件和应用产品的售价,影响着企业的梢路市场和企业获利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房价最高涨幅为深圳63.4%,北京同比涨幅20.2%,上海同比增长34.2%。而在过去一年,深圳房价的涨幅也是领跑全国的。那么高房价究竟伤害了谁?

在创新方面,深圳对“双创”的政策扶持,加上完整的产业链吸引了一批创业者,而如今这种优势逐渐被居高不下的房价所带来的租金成本所消解。由此,高房价伤害的是一个城市的创新力、创造力。

在留住人才方面,曾有媒体报道,一对夫妻俩人都是名校研究生,在深圳有着体面的工作,有房有车有儿有女,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卖房、举家离开深圳,回到1000公里外的江城武汉,因为生了二胎,置换不起大房子,也不想穷极一生为孩子买学区房。深圳一套房等于武汉四套房,他们逃离了深圳,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由此,高房价伤害的是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6d000052c386f735608

对于企业来说,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利润是本能。而对于制造业而言,租房是项重要成本开支。面对深圳的高房价,不少制造业选择把工厂搬到内地,仅把研发跟销售部门留在深圳。深圳龙岗区的经济报告提出,如果剔除华为,龙岗区工业产值下降14%;而与之对应的东莞则表示,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是高房价损害企业利益,企业撤离深圳,深圳失去GDP贡献者和税收收入。

总而言之,企业的选址需要权衡成本、市场、政府因素。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盛,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而生产成本则因为区域不同有较大差异。市场的前景、市场的需求始终引导着企业的走向。政府因素又会与成本、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于企业的选址。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因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些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将使企业聚焦考察对象,降低企业选址决策的时间和成本。因为企业聚集发展,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运输费用、交易成本的降低,还将促进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而隐性知识和行业资讯的快速传播,又利于集群的升级发展,集群品牌、区域品牌的打造和专业市场的营运。进而,这个内生发展的产业集群又可从市场、成本上再次吸引更多企业慕名前来。

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各国经济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国内沥青)及外汇、股票、期货也有深入的研究。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理念培养,联系涛升成金。谁掌握了经济命脉也就拥有较强的主动话语权。财经咨询思想交流,经济策略把控,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微信:Cin1588 了解当下行情。此文章由涛升成金所写,有进行思想理念交流沟通者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