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秋
2016年的4月29日,原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然而就是这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却在朝阳初露白的时候,三秦大地却传来一阵令人愕然的消息。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病逝。
大约九时许,网媒率先传来噩耗,大概缘于职业习惯,为了印证消息,先是通过正规渠道探寻准确消息。经过一番探寻印证消息准确无误。此后各大媒体刊载消息,文学巨匠已然星殒。
就陕西而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文学事业轰轰烈烈的年代。由此可追溯至七十年代,陕西文坛在全国至少是一个强兵悍将辈出的时代。从柳青,到路遥,再陈忠实、贾平凹,陕西文坛的高潮在几位文学巨匠的传承下,在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历史丰碑。无论是柳青时代的互助组合作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路遥城乡二元结构所发生的改革大潮的历史变迁,再到陈忠实浓墨重彩挥笔倾注百年风云变幻的社会速写,以至时下仍在奋笔疾书的贾平凹,还有更多的无名的英雄式的人物,他们都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了文学事业的创新与发展,默默地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不难想象,三秦大地如果没有他们,陕西的文学事业将是何等的凋零与干涸。
其实在诸多的文学大师们面前,作为一个步其后尘的后来者深深的感到,我们身上所存着严重的营养不良,这大概源于正处在蓬勃发展的社会状态下,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各方迷障,思想上的,物质上的,政治上的,社会上的,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要素让我们在文学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常常处在十字路口,不知所然。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诸位文学大师们的精神引领下,我们才穿过世俗的迷津,清醒的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探索他们那种对待文学事业的执著和坚决,是我们这些后辈在事业的道路上必须汲取的新的血液。再由此延伸到时下,文学大省,三巨头今已去二,唯有贾平凹苦苦支撑,这不仅是对陕西文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更是对陕西文学事业再扬陕军东征旗帜的严峻考验。作为对文学事业抱有理想和希望的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只有在诸位大师级别的影响下,文学大省,文坛陕军的大旗才不会倒。可是时下,冷酷的现实又容不得我们想当然,作为我们后来者,应当担负起扛旗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更应该以柳青、路遥、陈忠实乃至贾平凹为标尺,以严格而又严肃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热爱的文学事业上披荆斩棘,逆流而上,为伟大的文学精神,为先贤们未竟的事业脚踏实地,态度严谨的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唯有如此,方能慰藉先贤们未了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