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观 新财政


 新宏观  新财政

 

廖仁平

 

1前言

    新宏观主义主张的主权货币购买公共品免费供国民们分享及其储备需求操作的财政属性(财政是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国家职能)很明显但与传统财政又有明显不同,它与传统财政存在交集关系所以二者可以共同构成一种新的财政模式,理论探讨此新财政模式相关特征,有利于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科学实践,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实现等。

 

2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简介

张二寅是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首创者,他将其理论精髓简要地归纳为:新宏观主义的这一方案为储备需求,具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央行购买准公共品,社会免费使用,目的是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二是商行储备基金逆周期操作,高抛低吸,抑制过度投机,保持底线和规模效应。(张二寅:新宏观主义的天地为仓智力为库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中,清晰可见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既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价值,又为公益经济提供了商品源保障。

因为市场主体的产销过程动态连续,所以价值补偿亦是动态连续的,主权货币动态连续购买公益商品,既动态连续地货币化补偿了实物利润,让投资方的货币利润有了常态化补偿机制,同时又自动地源源不断地为公益经济输入各种有用的商品,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二者间因此而完美地联接起来了。可以形象地说是新宏观主义这座桥梁联接了公益经济与市场经济,从此公益经济市场经济间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它们间协同互补联接成了一种新的“市场公益”二元经济系统,人类的经济发展可以基于此开辟全新局面。

在“市场公益”二元经济系统中,公益经济以公益产出为主要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与市场主体争抢利润源(公益经济领域就业者得到的主权货币性收入或财政补贴性收入反而是市场主体的消费源利润源);市场主体可以放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多生产,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有效供给,不用再担心实物利润无法货币化实现了,其实物利润部分的货币价值补偿可直接由主权货币购买实现,人类经济体产出商品价值量将只受资源劳动力等刚性条件约束,相对过剩将成为历史。

新宏观主义主张政府不再直接财政投资公共工程而是让国民们投资,政府只用少量租金性质的使用费购买其服务并免费让国民们共享,既有效率,又避免了传统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腐败寻租现象。同时也为大量民间存量资本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是张二寅首创,相关论述在他的博客中都有,《新宏观主义》图书也已经出版(新宏观主义/张二寅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限于篇幅,此不再一一介绍。

 

3新财政定义及其简要分析

新财政简明定义:主权货币弥补传统财政赤字藏富于民发展公益经济缩小贫富差距的财政管理新措施。

新财政管理中,一方面,藏富于民要求对一般国民及企业法人经常性地减免税费,大力促进公益经济发展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及范围等都需要大量货币支出,这将导致传统意义上的财政赤字成为常态,所以要增印主权货币弥补之;另一方面,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也为了回笼货币抑制通货膨胀抑制热钱泛滥等,要对富裕阶层加征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等。

主权货币在购买或补贴公共品方面与传统财政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其没有更合理的经济学科归属之前,本文暂将其归类为财政管理范围,又因其扩大了传统财政范围(主权货币储备需求发展公益经济等),所以本文暂将之命名为“新财政”,它其实就是传统财政的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升级版财政,它可以为“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体系保驾护航。

显然,新财政的货币来源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财政税费收入及国债回笼货币等,另一类是央行增印的主权货币。两类性质的货币数量可以动态变化,只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共同富裕有利于全民福利最大化等,哪一类多一点少一点并无严格约束。富人们多了就多征税,征税额度以不太影响国民创富激情为约束;富人们不多税收不足时就多印主权货币赤字性补充(也可适度发行国债回笼社会存量货币补充,此类国债回笼性货币与央行新增印的主权货币金融属性稍有不同,但都可以用于补充财政赤字,此不细论);只要严格控制主权货币增量与相对过剩实物量对应,将通货膨胀控制至最小,保障经济体最大产出,保障国民综合福利最大化,新财政政策就是成功的。

主权货币弥补传统财政赤字部分其实是名义性赤字,这种赤字因为用于全民福利,所以根本不用谁偿还(用于全民福利的国债货币实际上也不用国民个体还而是由央行印新钱还旧债…央行印新钱还旧债相当于用新增印的主权货币兑付到期国债,其本质仍可溯源为主权货币购买公共品国民们免费共享)。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要旨在于用主权货币这个工具补偿实物商品利润为市场主体持续不断地提供商品产销利润源,从而确保市场主体创富积极性,最终实现经济体可持续繁荣的目的。这种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是全新的,基于它而发展起来的财政当然堪称新财政。新财政天然要求主权货币逐渐成为财政主角,也即是说实施新财政过程中主权货币支出总量将逐渐超过传统财政支出总量是必然趋势…

 

4新财政总原则

藏富于民 发展公益 共同富裕 劫富济贫

 

5新财政的具体措施

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发展公益经济购买公共品国民免费共享等;扩大财政转移支付救助贫弱力度与范围;按人发钱提高居民边际消费;逐步加大征收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比例。

 

6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

我国现阶段,中、小、微企业中就业人数是最多的(中小企业提供50%以上税收 提供80%以上就业岗位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27/6215933.shtml,但因各种税费仍相对较高、竞争环境逐步恶化等导致赢利能力逐步下降,其结果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政治稳定产生重大影响,面向它们大幅减税降费对保增长保就业等作用很大,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势在必行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创造条件真正地让国民们能低成本地进行大众创新创业培育大批中产阶级藏富于民所必须的财政政策措施之一。

 

7发展公益经济购买公共品国民免费共享等

公益经济产出各种正外部性,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美化环境、强化治安及各种基础公共设施等,每个国民都能平等地分享到其中的福利,它们实际上客观地一定程度上拉平了贫富差距。在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指导下,国家大力促进公益经济发展既能夯实经济基础也能为全体国民们提供大量的正外部性福利,也能持续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消费源利润源,同时还能实现充分就业、生态优化、社会和谐等目标…

新财政中,用于购买公共品的主权货币数量以消除市场主体相对过剩为约束边界,它是对市场主体的一种常态化利润保障措施,这与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传统财政投资公共工程应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性危机有本质不同,新财政旨在长期性常态化养育市场主体,凯恩斯主义着重于短期应对市场危机,新财政具有主动性,凯恩斯主义是被动的。若将经济体比喻成人,则新财政为人提供每日三餐营养养育他健康成长,而凯恩斯主义则是当人生病时给予药物治疗…

 

8扩大财政转移支付救助贫弱力度与范围

扶助贫弱不仅仅是人道主义及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人力资源储备的内在要求之一。许多有用之才自然地生长于民间,他们的贫弱是相对的暂时的…“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意义非常深刻,它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辩证思想一脉相承。国家有意识地扩大财政转移支付救助贫弱力度与范围,利国利民利和谐利发展。

 

9按人发钱提高居民边际消费

党爱民教授是中国按人发钱的首倡者(党爱民:“按人发钱”是项金融和制度创新http://news.hexun.com/2008-02-27/104083962.html,理论研究表明在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相对过剩比较严重时,按人发钱可以提高普通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利于消除相对过剩、保障经济良性发展。它无意间与新宏观主义主张的实物利润价值需要货币化实现的原理相吻合,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如“西蒙力挺:国际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6月在爱尔兰举行 国际第12届“按人发钱”大会于2008620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主题是:“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发展——按人发钱是一个选择”。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21307&star=1、香港与芬兰的按人发钱实例http://bbs.jysq.net/thread-6310578-1-1.htmlwww.bcbay.com>温哥华港湾>新闻中心-快照等…中国当下相对过剩比较严重,按人发钱可能是有效的财政新措施之一也能部分地促进公平、自由等价值的实现。至于实际操作时到底每年向每位国民发多少钱合适?可以由少到多试探性地探索。

 

10逐步加大征收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比例

那些利用国家政治经济系统致富的人,其财富中虽然 也有他们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但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系统转移价值,向他们征重税是天经地义的。

关于此,政治经济管理界和学术界的认识并不都清醒统一,所以要大力宣传普及其基本原理…其简要的基本原理是:生产的系统性决定了价值形成的系统性,任何单一经济要素既是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但都不是充分条件,都离不开系统中其它要素的协同,这种协同生产是现代化分工合作生产的普遍方式,其最终商品价值形成中凝结着每一要素的转移价值…因为人类经济智慧及现阶段市场竞争规则的局限,大量要素价值转移性地归于少数人名下是必然结果,所以,利用这些竞争局限致富的人们自觉地缴纳重税就是天职。

共同富裕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初衷,现实是大部分已经富裕的人似没多少积极性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所以必须配套财政税收政策强制性调整。

就中国当下而言,要适时对富人群体开征累进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以营造诚信致富、实业致富、科技致富、致富后纳税报国等良好商业文化氛围。刚开始时征税比例可以稍小些,以后要逐渐加大征税比例(以不过分削弱经营者们积极性为上限)。

 

11讨论

11.1税收与国家贫富:传统思想中人们容易将税收规模及其财政盈亏与国家的贫富简单地相提并论,其实不然。当最大总产出一定时,财政税收规模大小及其盈亏多少只能部分表明多次分配调节力度的大小但不能真正代表一国贫富程度,即财政多收或盈余不一定表示国家富裕,财政少收或赤字也并不一定表示国家贫穷。富裕者多了多收税,贫穷者多了财政赤字多补充,诸如此类措施一般说来只改变各阶层国民们的相对购买力,并不实际增减多少社会财富产出总量(税收调节缩小贫富差距后,国民总体平均边际消费可以一定程度升高,一般会促进消费进而利于保障最大产出的充分实现,其间道理较复杂,此不细论)。“赤字不忧,盈余不喜”才应当是新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新财政的最高成就之一是实现产出最大化、国民综合福利最大化、共同富裕、将贫富差距缩到最小且还不太损害国民们的创富活力。

11.2高效产出与公益就业:人类生产力发展呈现出加速度态势,自动化的普及与智能机器时代的临近,相对过剩已经非常普遍且会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市场性工作岗位必然越来越少,许多人将处于失业边缘,就业问题成了各国政府头等重大的问题,当今各种就业促进措施探索表明出路似不在市场之中而在之外,即公益经济领域就业才是人类走出目前就业困境的康庄大道。这种现实强烈提示很有必要大力推行新财政管理。

11.3民生基本品的广义储备:新财政实践过程中,国民手中的货币财富会越来越多(藏富于民的自然结果),国民们用于民生必须品消费的货币比例会越来越小。这种富裕现象中也蕴藏着一种危险即当国家遭遇突然的大灾难时,民生必须品价格可能会暴涨(大灾中国民们倾向于恐慌性抢购生活必须品)。为防患于未然,国家用主权货币发展储备需求广义地储备一些基本民生必须品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很有必要。只要能充分保障基本民生品供给,社会就不会发生重大混乱,即使其它一般商品价格暂时性暴涨也不可能伤及国家根本。

11.4新财政定量实证研究展望:显然,新财政还太新,本博文抛砖引玉地进行了相关定性讨论,后续定量实证研究大致包括(1)主权货币总规模控制研究,(2)公共品购买规模及储备需求规模定量研究,(3)对不同纳税人增减税额数量模型研究,(4)转移支付力度及范围研究,(5)按人发钱数量模型研究,(6)其它社会保障规模定量研究等。

 

201645